本篇文章750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土地和工厂可以作为抵押贷款,但对于文化企业来说,一般没有多少土地和工厂。“为什么一部好的文化创意和一部预期收入不错的戏剧不能用作贷款抵押?”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引文:601098)问道。

文化产业遭遇融资难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虽然国家出台的文件明确推进了文化与金融的合作,但事实上,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总是存在诸多障碍。

龚曙光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现有的金融担保体系下,文化企业缺乏抵押品。根据现行规定,抵押资产必须是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房屋和产品,以便于估价和变现。然而,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因此很难设定抵押。

文化产业遭遇融资难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以著作权质押为例,现行担保法规定质押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著作权,但文化企业在制作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最需要资金支持。如何利用未完成作品的著作权设定质押,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实践。

文化产业遭遇融资难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龚曙光借用了“文化例外”的概念,表示政府应考虑其特殊性,出台特殊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融资。“文化例外”一词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法国人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为保护本国文化而制定的规则。

文化产业遭遇融资难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他建议,政府应率先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信用担保机构,或将一些直接补贴文化项目的专项资金转变为银行贷款担保资金。此外,除了传统的专利权、版权和商标权外,文化企业还可以根据行业特点设定发行权和转播权质押。

文化产业遭遇融资难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龚曙光表示,具有创新文化的产业金融担保体系(报价300336,咨询)离不开信用评级和资产评估,政府应协助银行和市场中介共同建立这一体系。

例如,他说,如果你想把戏剧的收益用作抵押贷款,你需要对剧本、演员组成和表演艺术市场作出专业判断,并对他们的利润作出准确评估。然而,银行可能做不到这些工作,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专业信用担保机构来完成这些工作。如果贷款有风险,将由专业评估担保公司承担。

标题:文化产业遭遇融资难 代表支招:创新金融担保制度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