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6字,读完约3分钟

当前,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日益突出。为了顺利满足新常态的客观要求,纺织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纺织设备正逐步走向智能化。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注重品牌和产品创新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纺织行业企业发展水平分化加剧,一批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难,但行业整体经济形势相对稳定,这表明许多纺织企业已经开始接受并逐步适应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北京雪莲集团董事长孟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新常态下,纺织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注重战略层面的品牌建设。“企业建立品牌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是调整品牌的重心,包括产品线、客户群和渠道,这样更有利于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孟泽表示,纺织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产品创新。好的销售必须有好的产品,好的品牌需要好的产品。在新常态下,销售的本质没有改变,即销售必须满足顾客需求,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吸引顾客并产生消费。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另外,孟泽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企业必须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今天,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中每一个环节的透明度都是空.纺织企业扩大横向产能或增加终端渠道以原有方式获得比较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多企业将转向绿色制造、灵活生产、快速反应和信息共享。”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纺织设备正走向智能化

据了解,棉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环锭纺纱的平均就业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人/万锭下降到2000年的200人/万锭,现在已接近70人/万锭。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明显。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业内人士称,棉纺织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给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清梳联、粗细联、筒子纱自动包装储存系统、无梭织机、全过程信息化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纺纱的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工人数量。其中,一批优秀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夜间无人值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先进的生产线每万锭雇用15-25人,这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企业。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设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了解,由机械科学综合研究所、山东康平纳集团和鲁泰纺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设备”将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相结合,通过染色工艺、设备和系统三大创新,建立了筒子纱数字化染色生产线,最终建立了数字化染色车间,解决了从原丝到成品的数字化染色问题。企业一次染色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

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陕西华研航空仪器有限公司开发的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涡流纺纱技术的垄断,提高了国内设备的竞争力。该纺织设备具有纱线质量监测、纱线疵点原因分析、在线光谱分析等功能。,并配有整机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采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质量在线监控等功能。并能在线控制纱线张力,自动拼接、落纱和自动清洗。

标题:纺织企业积极融入新常态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