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3字,读完约2分钟
一些中国企业利用铜进行融资的动机已经下降,这直接导致对这种黄色金属的需求减少,价格压力加大。
总部位于伦敦的咨询公司cru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铜库存有所下降,尽管同期传统上是供应过剩的时期,这可能表明,由于融资需求减弱,铜需求疲软。

Cru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铜消费量仅增长了0.7%,这是自2008年以来最弱的一个季度。
自去年青岛港融资欺诈丑闻曝光以来,中国银行(报价601988,咨询)行业大多收紧了对进口金属的信用证发放。此外,铜价自去年7月以来已进入熊市,迄今已下跌约15%。随着我国货币宽松政策的不断出台,人民币也趋于贬值。

在银行信贷紧缩、铜市疲软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三重挤压下,铜融资的空越来越小。
“铜融资的核心理念是赊购铜,然后迅速转售以提取资金。”中国经济网援引一家股份制银行贸易金融部的人士的话说,其实质是以商品贸易的名义进行融资。

最广为人知的方法是信用证模式,即信用环节依赖银行信用证,贸易环节依赖转口贸易,一般需要三方合作。具体操作方式是,例如,国内铜商A和两个海外公司B、c,交易流程大致如下:铜商A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作为支付工具,从海外公司B购买一批铜,延期付款90天。随后,甲公司以折扣价将同一批铜出售给丙公司,并获得美元现金,结转至人民币。最后,C向B出售铜,B通过信用证从离岸银行融资支付。

在整个过程中,交易的铜主体已经固定在保税仓库中,只有仓单在三方之间转移。交易完成后,仓单返回给原卖方,铜交易商获得90天的短期融资。
在这个过程中,铜价和人民币的汇率应该处于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它下跌,将导致更高的融资成本甚至亏损。
cru分析师Matthew wonnacott表示:“融资成本正在上升,而回报却在下降。”
cru的另一位分析师李春兰表示:过去,每周从银行获得一份信用证很容易,但现在这位国家部长可能需要长达三周的时间。“过去,你每周可以买10吨铜,但现在一个月只能买这么多。”
标题:“铜融资”降温打压中国铜需求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5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