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高通公司北京和上海办事处的突击调查,到10日处罚决定的宣布,这场运动持续了15个月,最终罚款60.88亿元人民币,高通公司停止了违法活动并实施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高通公司的案件涉及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滥用知识产权、收取不公平的高额专利许可费、要求免费反许可、对过期专利收费、搭售、对芯片销售附加不合理的条件等。,这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也违反了高通公司作为标准基本专利权人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承诺。

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高通案体现了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意味着一个企业要想实施标准,就必须实施标准中包含的专利技术,即标准必备专利。标准本质专利具有垄断地位,因为它锁定了特定的技术标准,这种技术标准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为了防止权利人滥用标准基本专利许可市场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利用锁定效应,权利人需要在专利被纳入标准之前向标准化组织作出明确承诺,并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条件下授权所有被许可人。高通公司有义务根据frand承诺许可其标准基本专利。

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然而,义务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原则并不要求专利权人为每个被许可人设定完全相同的许可条款。根据这一原则确定或评估“合理的”许可费用和许可条款并不简单。检查和平衡不公平的专利许可费需要执法机构和法院在案例中执行。因此,标准基本专利税率及其行使成为全球反垄断的焦点。这就是高通案的难点。

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高通在无线通信标准基本专利市场和手机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设计精巧的专利许可模式导致了几乎所有行业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高通税”。尽管专利许可费占高通营业额的1/3,但它贡献了其净利润的70%。近年来,高通的专利许可和芯片销售模式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受到质疑,但迄今为止,其他国家的调查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更进一步,倒退两步。

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高通公司全球营业额的近一半来自中国市场,因此中国不可避免地要从报道开始调查其涉嫌垄断的行为。与其他反垄断法域的行动相比,NDRC的处罚决定首次提出了对高通公司在世界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整改的方案,这五项整改措施对应的是相关的垄断行为。考虑到非法活动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60.88亿元人民币的罚款相当于高通2013年在中国销售额的8%。NDRC对高通公司处罚决定的立场类似于美国和欧洲执法机构对标准基本专利许可的立场,但它率先将其付诸实践,并寻求对专利滥用的制衡。可以说,以高通案为标志,中国一直处于全球反垄断的领先地位。

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高通案为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提供了启示和借鉴。纵观中国的通信技术、专利药品、医疗设备、农业机械、汽车售后等市场,通过滥用知识产权实施的超高定价、独家交易、拒绝交易、不合理许可条件和搭售等垄断行为时有发生,阻碍了创新和市场进入,损害了消费者福利。高通案之后,谁是下一个进入反垄断雷达的目标?(一直到第三版)

标题:高通案: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