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6字,读完约6分钟
在2.1万亿“加减”背后,央行收回了货币监管的主动权
去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供给基础货币同比增长2.1万亿元;外汇供应同比增长2.1万亿元
每个记者万敏都是北京人
央行发布的最新报告揭示了2015年货币政策的一个角落。
昨日(2月10日)晚上,央行公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约2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同比增长2.1万亿元;外汇占基础货币约6400亿元,同比增长2.1万亿元。

报告中,央行首次披露了去年各种创新性流动性调节工具的使用情况和年末余额,并首次明确2014年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发生变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融资和再贴现等流动性支持工具)取代外汇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

央行的基本货币投放工具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革,这将为未来的实体经济和金融环境带来更多的空。对于下一阶段的调控,央行也表示将“更加积极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移模式调整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似乎表明,央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力量将会更大。2015年,央行将如何使用更多工具“玩牌”?
努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在2014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思路是“协调稳定增长、推进改革、调整结构、惠民生、防范风险”。到第四季度,相应的表述已改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移方式和结构调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已成为共识,央行货币政策也在积极适应这一变化。从2014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这已经开始显现出迹象:有针对性的RRR减息和基本货币投放工具的创新都表明,央行正在积极收回货币政策监管的主动权。

央行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反周期调整和结构导向作用。结合支农小额贷款投资方向、资本充足率、风险内控状况、新设机构、区域发展等五个“要素”,合理确定政策参数,及时调整政策参数,更好地体现差异化和针对性,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和季节规律安排贷款节奏,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货币总量不会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我们如何使用更多的利率工具来应对下行风险?我认为利率工具应该用来促进私人投资增长和家庭消费,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告诉《国家商报》。

信贷资产质押试点逐步推进
央行在报告中披露,2014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约2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同比增长2.1万亿元;外汇占基础货币约6400亿元,同比增长2.1万亿元。此外,财政存款同比增加5000多亿元,基础货币相应减少。

报告还披露了新的基础货币供应渠道的使用情况:2014年,央行在公开市场共开展了3.02万亿元的回购操作和5250亿元的反向回购操作;通过短期流动性调整工具(slo)操作,累计流动性为1.02万亿元,流动性为1000亿元。年末,公开市场远期和反向回购业务余额为0;slo的流动性操作余额为1000亿元,SLO的流动性操作余额为0;央行票据余额为4222亿元。

2014年1月,央行在10个省(市)开展分行长期贷款试点,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企业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2014年春节前,央行总行和试点地区分行为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自第二季度以来,中央银行没有开展长期贷款业务,年末长期贷款余额为0。

2014年,央行共开展了1.14万亿元中期贷款业务,年末余额为6445亿元,期限为3个月,利率为3.5%。
此外,2014年,央行总行在山东和广东开展了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和内部评级试点,将央行内部评级的金融机构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围,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目前,试点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央行基本制度、操作流程和内部评级数据库,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融资业务,形成了可复制、可扩展的经验。2015年,央行将逐步推进分行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

实际贷款利率下降
2014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最大作用是压低实际贷款利率。以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的不对称降息为例。当年12月,非金融企业等部门一般贷款(不含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6.92%,比降息前(2014年10月,下同)低0.4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等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比降息前低0.11个百分点。

从利率波动来看,下调和上调利率的贷款比例增加,而基准利率的贷款比例下降。12月份,一般贷款中利率下调和上调的比例分别为13.10%和67.26%,同比分别上升0.63和3.86个百分点;基准利率贷款占比19.64%,比年初下降4.49个百分点。

文彬表示,预计央行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再次降息,但由于经济通缩压力越来越大,存款利率应该同步下调,因此下一次降息应该是对称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8%,创下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当月,全国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

招商银行资本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上述数据显示,一方面通缩压力正在加大,另一方面总需求疲软。宽松政策相当成熟。“我们应该放松政策,加快降息步伐,刺激信贷和消费需求。并应对称降息,以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标题:2.1万亿元加减法背后:央行拿回货币调控主动权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8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