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84字,读完约8分钟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解决了养老保险“双轨制”多年未解决的问题。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虽然改革完成了制度框架的整合,但并不能阻止沸沸扬扬的诸多问题,如统筹层次、记账利率、计月、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等。都还在,而个人账户的完善和精算平衡原则的实施在任仲身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紧密系统的可持续设计不能延迟

根据《决定》,改革后,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支付工资总额的20%;个人支付工资的8%。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基本一致。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然而,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也不例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空账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些研究机构估计未来的支付缺口高达万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必将越来越重。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据统计,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有职工3000多万人,退休人员1500多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的缴费渠道主要是财政资金的供给,各级政府仍要承担重要责任。因此,如果我们想同时为1500多万人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我们还应该增加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显然,这两个基金的结合将增加财政负担。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据我所知,社保缴费的资金来源和工资来源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什么是工资的来源,什么是社会保障缴款的来源。例如,对于资金充足的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支付自然来自财政拨款;另一个例子是,在平衡分配的机构中,社会保障缴款的来源自然应该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炳文认为,单位和个人缴费累计需求分别达到28%和12%,这将给单位带来一定压力,毕竟这会增加运营成本。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此外,政府机关和机构的抚养比率(退休人员与在职雇员的比率)高于企业。目前,企业参保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为3: 1,事业单位约为2.5: 1,政府机构仅为2: 1。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动加快和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适应新常态。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郑炳文认为,一旦政府机构整合完成,一半以上的社会公平将得到解决。然后下一个问题变成了“可持续性”的问题。因此,在合并后,我们应该立即投资于制度的可持续设计和改革:否则,我们知道目前企业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存在许多问题,让政府机关和机构完全模仿这一制度,或参与这一制度(只是单独设立账户),这一改革的可持续未来是可以想象的。当然,我猜想,这不能排除有关部门想采取两个步骤,首先解决公平问题,理顺全社会的冤情,而没有人抱怨。我们可以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后再谈改革体系的可持续性。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选择个人帐户时,您是否希望“实现它”

专家认为,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运行20年来,个人账户实施试点工作一直不顺利,个人账户体系运行质量低,财政投入不规范,参保人员尚未建立稳定的安全预期,因此该制度模式需要重新思考制度选择。名义账户制度在解决转轨问题和加强支付与待遇支付的紧密联系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改革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新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也采用了“账账结合”的筹资模式,覆盖4000万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3.4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亿人。近9亿人拥有自己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郑炳文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个人账户”的思想。目前,路线图不明确,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根据积累与精算学的关系,养老保险制度有四种基本模式: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积累制、总账积累制和名义账户制。

郑炳文认为,一般来说,建立个人账户有四个目的:第一,建立一个资产池,为未来退休的实物形式的真金白银,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二是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第三,养老基金通过建立个人账户进入资本市场,避免现收现付制下金融因素明显的养老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冲击;第四,加强当前个人缴费与未来养老金权益的密切关系,加强激励,构建精算中性的储蓄载体。在这四个目的中,只有第四个对中国有意义。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凯文·Z教授说,目前关于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想法是保留个人账户,而不是让它成为现实。这有三个明显的优点。首先,没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第二,没有必要解决基金投资增值的问题;第三,现收现付造成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凯文·Z认为,名义账户制度可以作为今后长期改革的一个重要过渡制度,它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它不需要成熟的资本市场,短期过渡成本相对较低。与现收现付制相比,它有更好的参与保险的动机。这些优势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建伦认为,如果建立个人账户,收入增长与基金运营利率基本持平,就能保证替代率。如果没有这种稳定的增长,它也会影响替代率,但这两个条件是相互矛盾的约束。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人们的理财观念和观念还不成熟,理性理财的基本观点还没有成熟。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孙经济科学基金会会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也认为,中国居民有很高的储蓄,没有必要设立储蓄账户:“因为年轻人要为自己的养老金存一笔钱,所以他们要为现在的老年人再存一笔钱。负担太重,没有必要。”李剑阁建议改变名义账户制度,而不是“基金型个人账户”。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唐认为,在制度建立之初,建立真实个人账户的决定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这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但现在需要调整。首先,个人账户记账的收入利率很低。根据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规定,大部分省级记账利率是指银行同期一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部分省份是指上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和消费价值指数等因素来确定记账利率。其他省份均按中国人民银行上年度的基准存款利率和调整变动后的加权平均利率执行。记账利率因地而异,但定期存款利率显然相对较低。同时,从实践来看,在已经实行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东部三省的国务院专门批准辽宁省向已经实行个人账户的养老机构贷款,并且已经贷款700多亿元:“已经实行的钱已经花了。因此,我们认为个人账户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建筑专家倾向于“充分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应华表示,该研究设定了三个假设方案,一个是小额账户(8%+20%),另一个是大额账户(16%+12%),第三个是全额账户(28%+0%)。其中,全账户方案是首选。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她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经建立了“全账户”制度。政府机构改革和城镇职工制度改革是完全同步的,不需要试点。应实现职业年金的单位支付,而不是记账。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基本养老保险按“全额账户”设计。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和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采用“名义账户”操作模式,利息按生物收益率计算。生物收益率是工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的总和,在计算方案时,以城镇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以下简称岗位平均工资,下同)作为近似值。同时,职业年金是根据实际账户积累设计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8%和4%,全部计入个人职业年金账户。金融实际账户操作模式是根据市场投资收益率累计的。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根据方案设计,对75年(2015-2090年)的计算表明,当年新退休人员的个人替代率,即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与平均缴费基数的比率,衡量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如果不改革,基本上保持在60%以下,但如果改革名义账户体系,养老金将逐步增加,最高可达80%。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研究表明,2040年后,现行体制的财政负担将迅速上升,其在当前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将从不到5%上升到近13%。但是,如果进行改革,财政负担的比例只会从不到5%增加到6%。到2090年,虽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维修率将提高110%,但财政负担只会增加35%。

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我们认为,全账户体系有九个优点:它完全解决了劳动力在整个规划区内流动的便携性问题;基金管理水平可以一步提高到国家水平;完全避免各种局部碎片系统的出现;彻底根除财务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彻底解决了建立正常治疗调整机制的障碍;放弃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障碍;杜绝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根源;彻底放弃不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支付方式;彻底根除了导致高贡献率的因素。”张应华表示,这种模式可以增加系统的收入,增强系统应对老龄化的能力,这是转型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将“空账户”合法化。

标题:养老金并轨后可持续性待解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