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3字,读完约6分钟
目前,全球非美国经济体正面临通缩风险。在今年年初的短短两个月内,13个国家进入了“降息潮”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通过货币贬值来传递国内经济困境对所有国家的儿童来说就像巧克力,这种吸引力往往难以抗拒 现实将人们带回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货币战争,当时正值金本位和大萧条时期。自1931年9月20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以来,英镑大幅贬值,随后25个国家纷纷效仿,脱离金本位制。 尽管当前的全球“宽松浪潮”与当年事件的背景不同,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是同样的智慧 现实:全球宽松浪潮仍在继续 目前,全球经济终于走出了金融危机,通缩预期也在上升,因此又一波“宽松浪潮”拉开了序幕 今年1月15日,瑞士国家银行出人意料地取消了1欧元兑1.20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还下调了利率,将存款利率降至-0.75% 同一天,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秘鲁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埃及央行也宣布降息50个基点 此后,丹麦央行于1月19日降息,将存款利率从-0.05%下调至-0.2%,将贷款利率从0.2%下调至0.05%,并在接下来的十天内两次降息;1月20日,20国集团成员国之一的土耳其也宣布降息;1月22日,欧洲央行宣布万亿QE;1月28日,新加坡银行也出人意料地宣布下调新加坡元汇率政策斜率 瑞典央行(riksbank)甚至更令人惊讶。2月12日,它率先将主要政策利率设定为负值,并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将购买100亿瑞典克朗(约合12亿美元)的政府债券 然而,这种“宽松的潮流”应该只是这里的中场休息 值得思考的是,在当前美元走强的形势下,美联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容忍潜在出口竞争力下降和进口通缩风险,与美联储今年是否会推迟加息密切相关 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战争真的有可能重演吗?世界主要国家的财政部长不同意这一点 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和欧洲官员表示,最近的汇率动荡反映了不同经济体的趋势,而不是赤裸裸地保持竞争力以促进增长。 意大利财政部长皮耶卡洛帕多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主要货币的调整更好地反映了基本面 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对媒体表示,最近的汇率趋势表明,美国经济“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强大。” g20公报草案显示,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同意在经济增长前景改善之前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证明当前的“宽松浪潮”将会继续 “货币政策的制定因国家而异,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谨慎,沟通清楚,并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 ”公报指出 摩根士丹利认为,大多数主要货币的汇率比当时更灵活,因此货币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应该更低,但共同点是,所有国家的贬值意图都是由于国内问题,它们都有以邻为壑的影响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测,如果货币战争真的开始,它将按以下顺序出现:首先,日本决策者将弱势日元视为加强出口行业的重要支柱,并遵循振兴日本经济的协调行动计划 随后,这可能引发全球主要央行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而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将因金融环境恶化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为了抑制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的增加和日元的持续下跌,除日本外的一些亚洲经济体和拉丁美洲经济体已经决定实施资本管制 在这方面,为了确保日本的出口竞争力,政策制定者可能会推动日元加速贬值 虽然上述情节只是一个假设,但历史告诉人们,货币战争的影响不可低估 更关键的是,尽管基本面不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但中国需要权衡这场汇率战的利弊 历史:通货紧缩是货币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一年的货币战争从1926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通货紧缩仍然是当时的主要威胁。在世界脱离金本位制度后,它走出通货紧缩,走向复苏,然后是高通胀 回顾历史,法郎是引发当时货币贬值浪潮的“始作俑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采取了通货膨胀政策,法郎贬值。到1922年,它的购买力在1915年下降到43%,它与英镑的价格从1914年的25.22: 1下降到1926年的240.2: 1 因此,法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 1929年大萧条开始后,英国和美国经济陷入困境,而同期汇率被低估的法国经济保持相对稳定 当时,德国有450万失业人口,英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而法国只有19万 可以看出,当时法国充分享受到了货币低估带来的好处,但这导致了英美两国货币的相对升值,进而带来了输入性通货紧缩 1931年9月20日,全球货币战争升级。当时,英国宣布脱离金本位制。英镑对黄金贬值,与黄金挂钩的货币也贬值了 这一事件的影响已经扩散到全世界。挪威和瑞典在9月29日退出金本位制,丹麦在一天后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1931年,17个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 事实上,在英国采取行动之前,美国一直密切关注金本位,这导致了美元汇率的升值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美国终于在1930年6月开始实施《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宣布美元也加入了贬值大军,但此时美国并没有放弃金本位 从1933年4月到1934年1月,美元贬值达到59%,但货币战争远未结束 由于美国的出口竞争力不断受到打击,1934年1月,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黄金储备法”,将银行持有的黄金国有化和货币化,给银行黄金证券,并使美元对黄金贬值。 自那以来,法国和德国等其他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国家由于竞争力下降,在出口和工业生产增长方面表现不佳。他们也在1936年左右告别了金本位制 这还不够。1936年,法国再次让法郎贬值,同年,意大利、荷兰和瑞士加入了贬值大军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了这一轮货币贬值竞争 这种引爆、前进和成功的局面与当前的“全球宽松浪潮”有一些共同之处 自从美联储在2008年宣布实施量化宽松以来,这场汇率战争已经开始。此后,英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利率降至百年来的最低水平,甚至接近零利率
标题:1930年代货币战重演?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