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8字,读完约5分钟
尽管保险业有其自身的慢性病,尽管网络保险的挑战不可避免,但我们坚信,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的步伐必然是不可逆转的,尽管这种演进也必然呈螺旋状和之字形上升。也就是说,网络保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未来将会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问题。该行业在规范市场、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方面仍需做大量工作。

2月12日,中小电子商务上市公司网盛商务宣布与中国最大的外资财产保险公司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网络保险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未来网络保险业的新模式。专家表示,随着电子商务与保险“混搭”的趋势,网络保险正逐步成为下一个“窗口”。

网络保险无处不在
过去两年,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依靠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互联网+”模式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保险是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互联网加保险”显然不能“悄无声息”。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2014年中国网络保险保费收入为859亿元,同比增长195%。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钱认为,目前中国网上保险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官方网站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网络并发代理模式、专业中介代理模式和专业网上保险模式。其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和专业网上保险模式因其用户数量多、产品丰富、销售成本低的优势,容易创造良好的购物体验,被用户广泛接受或将成为网上保险发展的主流模式。

2013年10月,中国第一家网络保险公司中安在线成立,拉开了传统企业与网络企业之间的保险之战。随着国内b2b电子商务的成熟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公司包括蚂蚁金服、腾讯、苏宁尚云(002024,九八)、京东、SF、分众科技(002315,九八)都进入了保险领域。

网络保险有明显的优势
传统企业和网络企业纷纷进入网络保险领域。去年,活跃的网络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5%,但渗透率仅为4.24%,明显不同于发达国家。
商业宝(002095)董事长孙德亮表示,网络保险不是简单的“网络加保险”模式。网络保险是一种无纸化、全天候、跨地区、跨渠道的业务模式,挑战传统的保险运营模式;网络保险需要比传统保险更快地找到客户,更准确地匹配产品,更完美地提供服务。然而,国内互联网保险的“b2b”市场可能远远大于“b2c”和“c2c”市场。根据互联网金融的演进路径,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保险也可能按照“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三步法则演进。

目前,网络保险的一些行为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争夺客户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创新、大数据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当网络保险真正进入没有传统中介、交易成本和垄断利润的网络金融模式时,客户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享受最需要的资源和直接服务。为了销售保险产品,300万名保险代理人跑来跑去,目前煞费苦心销售产品的情况可能会部分或根本改变。节省下来的费用可能最终会反映在保费中,这最终会使所有保险客户受益。

互联网和保险加速了整合
宏源证券分析师易欢欢认为,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正在加速,网络保险将成为下一个“窗口”,预计未来将增长10倍。
但俗话说,理想是满的,现实是瘦的,网络保险也面临着管理和监督的弱点。首先,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系统,没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也没有类似银行的风险控制、合规和收集机制,容易出现各种风险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网络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没有配套。互联网金融的违约成本较低,容易引发恶意贷款欺诈、保险欺诈和资金流失等风险问题。其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进入壁垒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此外,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旦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将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资金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尽管保险业有其自身的慢性病,尽管网络保险的挑战不可避免,但我们坚信,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的步伐必然是不可逆转的,尽管这种演进也必然呈螺旋状和之字形上升。也就是说,网络保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未来将会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问题。该行业在规范市场、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方面仍需做大量工作。

2014年底,为规范网络保险运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保险业务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保监会牵头发布了《网络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保险监管政策的支持客观上给了网络保险一个可能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未来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标题:美亚保险携手生意宝 互联网保险越战越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1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