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3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和分权,经济内生增长势头增强,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如何在稳定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尽快找到一个驱动力强、边际效应越来越大的新的增长引擎,将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必将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促进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变

过去几年,由于低成本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然而,这种依赖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要素的规模效应正在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必须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从而将增长动力转化为创新驱动。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事实上,目前许多制造企业的生存困境反映了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也反映了生产要素配置的低效率,这与长期行政部门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过度干预有关,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企业兼并重组,以解决产能过剩,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使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栏),促进市场创新活力的释放。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从近两年结构调整措施的实施来看,产业结构已经进入持续优化的轨道,特别是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据统计,去年中国第三产业新注册企业287.42万家,同比增长50.03%,占新注册企业总数的78.72%。服务业吸引外资能力的增强也凸显了第三产业竞争力的提高。2014年,中国服务业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5800家,实际利用外资662.3亿美元,分别增长14.8%和7.8%。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的痛苦时期,传统产业还没有完全升级。虽然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尚未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仍然制约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已经被地方两会讨论和部署,并将继续成为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预防和解决系统性风险

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言,结构调整也是防止系统性风险过度积累的必然选择。过去,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而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推高了地方债务规模,导致对土地融资的依赖,扭曲了房地产市场价格,提高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杠杆率。潜在的金融和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和金融波动的潜在风险。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出现了一些低效投资的风险,银行不良率上升。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比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在此背景下,结构调整不仅要优化要素配置,提高投资效率和社会资金利用率,还要防范长期系统性风险,避免经济硬着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避免对经济的强刺激,我们会牺牲一定的增长率,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宏观调控的平衡点,协调好结构调整和稳定增长的关系。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就宏观调控目标而言,就业始终是第一位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带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以机械设备和先进生产技术取代了劳动力。随着第一、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挤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扩张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新渠道。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这意味着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浪潮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为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提供了空间。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寻找结构可调的助推器

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确定重点和领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政府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并提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建议,以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据预测,到2020年,服务业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

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中国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受益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有利于区域结构的优化,为中国设备出口和优势产能提供机会。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五大技术改造项目,包括重大技术装备、高端材料和新材料。可以预见,如何协调稳定增长与结构调整,如何实施结构调整战略,将成为两会讨论的重点之一。

标题:调结构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