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5字,读完约2分钟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票房份额比例如下:5%为电影专项基金,3.3%为税收,其余91.7%由制片人和院线分成43%和57%,所以制片人的最终份额约占总票房的39.43%。这也包括将分配给发行人的代理佣金,这占总票房的5%-15%。因此,保守地估计,作为一个制片人(投资者),如果一部电影仅仅依靠票房来收回成本,它的总票房必须至少是总投资的三倍,才能确保它能赚钱。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4年),2013年,中国各类电影的总产量达到824部,其中326部为国产电影,60%的新电影未能在影院上映。超过60%的上映电影是“一日游”,票房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1年,中国共有791部电影获得了放映许可证,但只有150部电影获得了票房收入,业内人士估计,其中只有不到50部电影真正赚到了钱。

这样,当设计一个固定年收入为10%的p2p产品时,我们不禁要问,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无论如何设定产品设计中的优先和次优分配比例,保证一部电影的收入都是不现实的。在美国,三四家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一部电影来分担风险早已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这在好莱坞仍然是一套完整的电影保证保险和电影保险制度。在中国,不管电影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即使你有一个大明星,一个好的剧本,一个好的导演,一个好的时间表等等。,仅仅一次电影审查的风险就能让你所有的投资化为乌有。

在一个有先天缺陷的电影业中,投资任何一部电影的风险敞口几乎是无限的,这种风险不会因为第三方担保机构的介入而消失,而只会在制片人、担保人和投资者之间转移。同样,对于第三方担保,需要采取足够的反担保措施来为这类项目提供保险,即抵押生产商(借款人)的相应资产,但结果是,这件事本身与电影无关——也就是说,它又回到了借款人通过抵押房地产在网上融资的老式方式。

由于电影的工业性质,它不适合作为固定收入财富管理产品。如果你决心赶上互联网金融的顺风车,以实物和权利作为回报的众筹将更适合它。
标题:电影票房前景难测 保收益底气不足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3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