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资,是解决优化投资、平衡外贸、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等诸多经济问题的明智之举。应该稳步推进,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保障基金最重的垫脚石。

最近,一些媒体声称中国的社会保险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并且基于平均社会工资的支付逐年上升,这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表示,今后,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向,社会保障率将适时适当下调,以有效平衡国家、单位和个人的负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适时适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决定即将成为现实。虽然消息来得有点晚,但仍然令人兴奋。根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计算,中国五种社会保险的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50%。社会保障率远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这已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此外,空社保基金被不时转移的消息加剧了公众的社保焦虑。

高社会保障率意味着什么?对企业而言,高税率正增加了企业压力,削弱了企业活力,特别是在建筑、制造和服务行业,那里使用了更多的移徙工人;投资环境恶化,损害企业竞争力,影响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吸引力;缺乏制度吸引力导致企业参与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助长了违反社会保障的行为;企业经营困难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就个人而言,高社会保障率直接影响公共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指数。投资不足,内需不足,出口低,国民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降低社会保障率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都有很大的好处。

问题是,钱从哪里来?这是社会保障率降低后,公众听到短暂的兴奋后的后续反应。社会保障基金池中只有三种水,即个人、企业和金融。如果个人缴费率暂时固定,企业支出减少,我们只能期望财政承担更大的责任。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40%以上,新兴国家占20%至30%。中国财政支出中只有约11%用于社会保障。仅从数据来看,我国的财政在这方面仍有巨大增长空.然而,我们不应忘记,我们的财政长期以来一直是“建设财政”和“粮食财政”。很大一部分资金需要用于投资和建设,以刺激经济。各种各样的公共机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自己的运作。

为使财政为社会保障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必须围绕财政体制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一是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和界定各级财政在社会保障投资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充分投入;二是适当改变财政投资方向,从直接投资刺激经济转向社会保障;三是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资金来源,如国有企业分红和土地出让收入;第四,进行机构改革,减少“三项公共基金”等行政支出,节约更多资金。

这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资,是解决优化投资、平衡外贸、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等诸多经济问题的妙招。,应该稳步推进,使公共财政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最重的垫脚石。
标题:评论:社保缴费调整 需财政更多倾斜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5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