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8字,读完约3分钟

在赞扬移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为其制定法规。

2015年1月13日,央行网站宣布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但《意见》全文未予发布。

央行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即遵循安全性和可控性原则,坚持便民惠民理念,坚持继承创新发展,注重服务融合发展。

移动金融发展强调“自主可控”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促进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积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安全政策。《指导意见》明确,要优先采用可自我控制的产品和密码算法,加强移动金融账户媒体标准的合规管理,增强移动金融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有效保障移动金融应用流程的安全性;指出要加快建设安全可信的基础环境,充分发挥检测认证的质量保证作用,推动标准实施,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移动金融发展强调“自主可控”

2014年春节,腾讯及其竞争对手阿里巴巴被腾讯微信红包的流行震惊了。此后,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的高地,两大巨头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随着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安全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移动金融发展强调“自主可控”

在移动金融的发展中,央行等部委已经做出了许多举措,但总体技术框架和管理方法还没有完善。2014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大规模移动金融试点。当时,据说开展了移动电子商务金融技术服务创新试点工作。试点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推进安全可信的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央行组织相关单位建设和完善移动金融安全和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搭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各方互信互通的桥梁,提供跨行业、跨地区、跨机构的系统互联、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交易实名等公共基础服务,构建可信的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保障体系,打造开放、共赢、规范的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金融发展强调“自主可控”

二是在宁波、佛山等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技术服务试点创新。试点措施主要包括组织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加强合作,推广具有安全芯片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支持硬件数字证书,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规定的算法,确保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支持相关企业基于tsm和安全移动终端在移动信贷、信用服务、实名认证、在线支付、移动银行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

移动金融发展强调“自主可控”

关于《指导意见》的颁布,央行表示,将为促进我国移动金融技术创新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加快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满足公众对安全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

标题:移动金融发展强调“自主可控”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