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武玉、姜琳)近日,央行为个人信用信息业务“打开了大门”。习惯于“官方报告”的人在面对新的私人信用报告时会遇到什么样的火花?更多的私人报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变化1:覆盖没有银行记录的人
与美国等信用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较低,许多人没有信用记录,金融机构因害怕风险而不敢发放信贷。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4年10月底,信用信息系统包括1963万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8.5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
官方数据显然遗漏了许多个人信用信息,这为民间报道留下了探索性的空空间。与传统数据相比,互联网数据涉及的范围更广,类型更多。
作为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的负责人之一,芝麻信贷副总经理邓表示:“央行的信用记录中仍有未被覆盖的群体,如未借款、未申请信用卡的人群、学生群体、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这些经常被官方报道忽视的人可能只是活跃的网民。他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通过互联网上的行为轨迹来评估自己的信用评级。”

腾讯信用信息负责人告诉记者,腾讯拥有8亿个QQ账户、5亿多个微信账户和3亿多个支付用户。这些用户大多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没有记录或记录很少,但他们在腾讯系统中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腾讯信用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个人信用。

变革2:融入生活
“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主要集中在信用系统,但对于个人的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仍然缺乏信用报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借助互联网浪潮,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

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包罗万象,包括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购物、社交聊天、招聘和牵线搭桥、交通运输等方面相关的数据。未来的信用评估不应仅限于服务金融,还应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许,在未来,在相亲网站上,你可以通过信用数据过滤联系人,以防止欺诈婚姻;租房时,你可以通过出具信用报告成功通过房东的检查;申请工作时,你可以凭信用报告得到单位的批准;租车时,你可以避免支付信用评分好的押金...

变化3:“小事不能随便。”
信用诞生了吗?恐怕单靠道德是很难约束的。如果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像热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热爱信用,我们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一个适当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信息产业的社会意义不应该仅限于防范金融风险,而应该上升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这个社会。”邓对说:
在增加了信用信息的相互联系后,许多以前被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会成为你的“污点”记录,并严重影响你未来的生活。今后,滴滴打车时信守承诺、骗取保费时伪造个人信息、网上商店卖假货的不良评论、订餐时放鸽子、公交车逃票等记录都可能被纳入“私报”的信用数据。

信用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逐渐转化为财富。私人机构作为注入征信行业的新生力量,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期望,提醒人们珍惜自己的信用,从小事做起。
标题:民营征信报告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啥变化?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7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