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7字,读完约5分钟

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强调污染治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环境公共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适当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据一些业内人士称,提高排污费标准的影响可能或多或少会传导到水价上,但不会很大。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近年来,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环境质量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自2013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长期雾霾天气,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加剧。人们普遍认为,工业企业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减排和污染控制意识薄弱,所以“谁污染,谁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走了。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所谓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就是把“谁污染谁付费”改为“谁污染谁付费”。具体而言,排污公司或单位委托环境服务公司通过支付或支付合同中约定的费用进行污染控制。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意见》提出了各种目标。例如,到2020年,环境公共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的第三方治理将取得重大进展,污染控制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将显著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控制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污染控制的成本可以降低20%

桑德环境(Sander Environment)董事长温一波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同等条件下,污水处理企业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成本比企业自身低10%至20%。

温一波解释说,提供第三方治理的环境服务公司可以同时完成数百个项目,许多公共资源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共享。如果排污企业自己管理,一些核心设施需要自己配置。此外,环境服务公司购买了大量化学品,这远远低于污水处理公司单独购买的价格。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中华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罗建华向《晨报》记者指出,工业污染是整个污染治理的短板,工业企业的排污标准率还不到一半,这是中国“环境控制得越多,污染越严重”怪圈的根源。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第三方污染控制强调污染控制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有助于中国走出上述怪圈。罗建华表示,中国环境商会已向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建议,大力推进中国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最后,这种治理模式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罗建华透露,13年前,建设部发布文件,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涉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据他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率已经达到50%左右,而工业污染控制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率只有5%左右。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然而,罗建华指出,市政市场已基本被抢占,未来,环保企业的市场将主要在工业污染控制领域。与市政部门相比,环保企业参与工业污染控制的效益将更高。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推广环境公共设施

第三方治理的市场化

事实上,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已经在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实施,但由于价格机制和责任主体不明确,效果并不理想。

参与第三方治理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环境公共设施的公益性较强,参与污染治理的企业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该《意见》强调推进环境公共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推动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向独立核算、独立运营的企业模式转变。

具体而言,对于运营良好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通过特许经营和委托经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产权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现有资产;鼓励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通过捆绑引入第三方,实行整体设计、模块化建设和一体化经营。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对于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城市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环境整治,通过环境履约服务引入第三方治理;鼓励地方政府引进环境服务公司开展综合环境服务。

根据《意见》,合格的第三方治理项目不仅将得到中央资金的支持,还将得到合格地区对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的补贴或奖励。此外,合格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债券可以优先审批。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但《意见》仍强调保护公众环境权益,要求协调公益和商业关系,对项目经营者处置相关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设施和企业股权资产及其权益做出限制性约定。不要随意转移;建立退出机制,制定临时接管计划,当项目经营者危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时,及时启动临时接管计划。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排污公司仍需承担

污染控制的主要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污染管制由“谁污染谁控制”改为“谁污染谁买单”后,污染管制的主要责任仍在污染者身上。

根据《意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污水处理企业的委托要求,污水处理企业承担污染控制的主要责任,第三方处理企业承担约定的污染控制责任。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罗建华指出,过去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责任主体就是排污企业。实施第三方治理后,应由排污企业和污染治理企业共同承担污染治理责任。然而,如何确定责任,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减少纠纷。

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意见》要求尽快出台第三方治理的规章制度,规定相关方的责任界限、处罚对象和处罚措施。

同时,《意见》要求规范合作关系,研究制定第三方治理和管理措施,发布标准合同模式,保护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标题:国务院发文力“谁污染谁治理”变为“谁污染谁埋单”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