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1字,读完约3分钟
市公安局评估了2014年最危险的电信欺诈名单
反欺诈收集
正文、会议桌/广州日报记者柏杨通讯员曾越杯
在过去的一年里,哪些电信欺诈已经成为最常见和最危险的类型?公民如何真正采取预防措施?昨天,佛山警方盘点了2014年电信诈骗案件的高风险类型和特点,并告诉你意想不到的“骗子世界”。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发生电信诈骗案件9400多起,涉案金额2亿元。全年全市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团伙7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80余人,侦破案件2100余件,在省公安厅打击电信诈骗“六大专项”中名列前茅。

分析:电信诈骗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和街道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发生电信诈骗案件9400多起,涉案金额2亿元。在10起案件中,受害者被骗100多万元,其中包括“冒充公安法”的那种。
此外,诈骗手法的更新升级速度加快,目前已掌握了近30种手法,包括冒充公安稽查执法人员、猜我是谁、退税、中奖、网上购物等。值得关注的有三类案件,即网上购物诈骗、冒充公诉法律和冒充熟人诈骗,且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今年出现了新的欺诈手段,如“换票”。

佛山警方分析,去年,电信诈骗越来越科技化。除了在犯罪过程中使用高科技设备或产品,我们还使用科技手段,如在互联网上“换号码”和群发短信。为了让“虚构的事实”变得真实,让受害者进入陷阱,嫌疑人还熟悉网络、电脑和银行卡。

总体来看,诈骗案件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团伙的“专业化”特征明显,呈“公司型”结构,内部设有“技术、通信、银行、洗钱、数据、物流”等部门。

此外,犯罪嫌疑人主要利用被害人社会范围狭窄、生活圈子小、信息量少、心理承受能力差、警惕性低等弱点进行诈骗,尤其是一些既不看书看报也不上网看电视的中老年人。

从地理分布来看,电信诈骗案件集中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城镇和街道。如禅城的张岔、南庄,南海的桂城、大里、西桥,顺德的大良、容桂、陈村,高明的莲花镇,三水的西南,发病率较高。

指导方针:
自称“行政部门”的人要求调动,却不相信
佛山警方提醒公众在防范欺诈时要牢记“两多两少”和“三个凡是”。这些看似最简单的反欺诈提醒实际上是最有效、最能保持底线的。“多两个,少两个”意味着“凡事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贪婪”。

“三个凡是”是指那些自称“行政执法部门(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的人要求转账汇款,那些在“未经认证”的网站上发布购物和购票信息的人不应该相信,那些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向陌生人的银行账户要求转账汇款的人涉嫌欺诈。
标题:骗子的世界:佛山去年电信诈骗“吸金”2亿元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8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