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更高形式、更复杂分工和更合理结构的阶段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更多支持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更多支持。

虽然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债券市场的余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债券市场余额占gdp的200%以上,中国债券市场仍有很大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债券市场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一些市场化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隐性担保和刚性赎回导致的价格扭曲仍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加强风险防控。下一步工作重点包括:

一是促进市场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落实新《国家九条》的相关要求,加强债券市场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创新,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投资需求。自2014年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许多创新品种,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M&A债券,支持并购,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必须推广衍生品,满足流动性和其他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二,简化行政,分散权力,加快市场化改革,取消不必要的行政控制,激发市场发展的活力。2015年,将进一步推进发行程序的简化,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存量。

第三,坚持发展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债券市场信息披露等制度要求,充分发挥风险分担机制的作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应完善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坚持以信息披露和尽职调查为主要手段,发挥市场化约束机制。

第四,丰富投资主体,培育多元化投资团队。机构投资者多元化是市场差异化的保证,积极引导和规范合格的信托产品等民间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市场。此外,大量海外机构的参与进一步扩大了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范围。机构投资者多元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也与中国的金融结构密切相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国内公司债券,研究推出更加便捷高效、适合各类海外机构的银行间产品,逐步优化体系,推进市场分层,提高市场流动性。

第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债券市场更加安全运行,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优化交易机制,推进价格发现,提升市场定价功能,合理借鉴基础设施运行经验,顺应国内市场实际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调,完善债券市场清算托管制度安排,提高市场效率和透明度。

第六,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动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会计和税收问题,提高熊猫债券吸引力,继续推动海外机构更广泛参与银行间市场,扩大海外机构范围,简化审批流程。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债券市场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迈出新步伐的一年。要继续推进创新,规范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标题:新常态下债市应有作为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8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