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7字,读完约3分钟
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或借给他人
20日,在武汉济桥万达广场,多家财富管理公司散发传单,将咨询市民的热情引入宏伟的财富管理商店。各种传单上的数字都很吸引人,投资理财的年收入一般在10%-18%之间,是目前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两到三倍。

自去年以来,像这样的私人金融公司在这三个城镇的街道上激增。近日,记者查询了武汉工商局的网站。武汉有383家以财富投资和财富管理名义注册的理财公司,其中一半以上是去年以来新成立的企业。

武汉财富银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位财务顾问介绍说,该公司的理财产品期限为3个月,起价为5万元,年回报率在12%至18%之间。投资越大,回报率越高。财务管理资金主要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我们公司为客户提供担保。一旦项目方违约且无法偿还款项,将在3天内支付。”

武汉财富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销售的理财产品规模为6亿元,全部用于汉阳四新区华埠国际社区项目的建设。
记者调查了许多公司,发现筹集的资金不仅投资于房地产和私人医院等大型项目,还借给了中小企业。黄小河路“房地产金融公司”负责人直言,该公司从事p2p(即互联网贷款),客户的理财收入高达18%,然后该公司将这笔钱借给其他急需业务周转的人。

为了监督盲点,投资者仍然需要擦亮眼睛
为什么私人财富管理公司突然变得炙手可热?一位从事私人理财近三年的人士介绍说,银行和其他渠道的资金短缺加剧了对私人资金的需求。近年来,国家不断收紧对房地产、政府投资平台等的贷款。一些房地产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只能向财富管理公司借钱,宁愿高价吸收资金,一些财富管理公司已经成为房地产私募基金。

一些p2p公司自身资金有限,但他们渴望获得月利率为3%的私人贷款,他们还加入财富管理公司,通过将吸收的资金借给别人来获利。
没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私人金融管理吸收了多少资金。武汉财富基石公司的一位财务规划师透露,该公司在过去两年中吸收了超过30亿元的累积资金。一些业内人士估计,武汉有200到300家民营金融管理公司,如果每家公司每年吸收5000万元,应该会超过100亿元。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宣传不应承诺保护资本和利益。记者走访了多家私人财富管理公司,这些公司都声称没有风险评估,投资基本上没有风险,但大多数都不愿意发行空白色合约,对于投资者如何知道他们的资金使用情况的回答令人困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系主任李建华表示,私人理财的高收入意味着高风险。目前,国家立法进程滞后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民间金融管理和p2p的政策监管基本上是空式的。

武汉金融办负责人表示,当涉及金融业务的公司注册时,工商部门会要求金融办出具审计意见。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缺失,市场上绝大多数金融公司和金融机构都没有掌握自己的经营资格,仍然处于监管的盲点。目前,武汉正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成立地方金融监督局对其进行监管。在出台明确的政策之前,“扼杀金融创新是不可能的,公民也应该擦亮眼睛,增强金融风险意识。”

湖北日报,1月21日,第9版
记者吴涵本刊有删节
标题:民间理财野蛮生长 监管存盲区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