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0字,读完约4分钟
■消费已经进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时代。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对流通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趋势变化。在国内贸易流通方面,我们过去把流通看作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端环节”,认为流通不是创造价值,而只是实现价值的功能。如今,信息技术给社会分工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流通不仅是商品的流动,也是增值的过程。流通在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吸纳就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模仿排浪消费阶段,人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愿望非常强烈。即使没有特别的刺激政策,消费的增长仍然是“不等待鞭策自己”。现在,消费进入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时代,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这对流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城乡差距很大,仍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整体消费水平不高。通过改善分销布局,仍有很大的空间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

目前,消费基础设施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滞后制约着消费潜力的释放。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从搞活流通、优化环境入手,瞄准潜力大、前景好的热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让消费者消费、敢消费、肯消费,形成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

互联网消费增长强劲。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标准化管理,坚持以标准化促发展。商务部重点加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推广,推进“规范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立法。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法》的立法和《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的修订;积极推进《网上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制定规则(暂行)》和《网上业务数据保护办法》等部门规章的颁布。

加快统计监测和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电子商务统计监控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建设电子商务信用基础数据库,推进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建设。

去年,针对侵权假冒问题向互联网转移、向农村和城乡集中的趋势,我们组织开展了互联网领域反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开展了农村和城乡市场整顿专项行动。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1.27万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1938个。这些行动有效地遏制了侵权和假冒犯罪,净化了市场环境,促进了安全消费。

居民生活服务业需求旺盛,但供给相对不足。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商务部正在加快建设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农村为补充、城市为支撑的住宅生活服务体系,促进住宅生活服务业便捷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供给。

在物流配送方面,商务部将城市联合配送作为工作重点。2012年以来,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了城市联合配送试点工作,以22个试点城市为载体,探索城市配送模式和经验。目前,试点城市已初步形成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和终端网点三位一体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架构。城市布局不仅方便了居民消费,而且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资源节约,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确保贸易物流在宽松高效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近年来,商务部会同交通部、公安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下发了促进快递服务与网上零售协调发展、加强配送车辆管理等文件,积极解决配送车辆“入城难、停、装、卸、费高、罚款高”等问题。下一步,商务部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城市物流配送试点示范工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记者凯利整理)
标题:消费进入新时期 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3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