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13字,读完约10分钟
2015年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又到了花钱的时候了”。除了“存钱”之外,还有一波又一波涉及普通人钱袋的事情,养老金的合并,甚至股市的变化都影响了人们的神经,有些人高兴,有些人难过。如何度过春节?如何存钱?如何安排未来?

中国人以省钱闻名。今天,生活中仍有许多坚定的“储蓄者”,其中一些人按时存款,而另一些人有一笔钱。对他们来说,“省钱”是最后一个词。
新年的“钱”里有欢乐也有悲伤
有钱又没钱去期待新年
“为了回家过年,我给孩子买了一件羽绒服,给婆婆买了保健品。”在北京经营着一家麻辣烫店的张大杰说。
张姐姐告诉我们,她和丈夫在北京辛苦工作了六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回家。尽管“每年过年都花钱”,我的心还是很开心。“在外面辛苦工作了一年后,我终于能够回家看孩子和老人了。今年的艰辛和劳累是值得的!”

对于学生来说,寒假结束后回家过年也是他们的期望。
“这个寒假回家,我给妈妈和奶奶买了糯米、芡实、花生、黑芝麻和红枣,让他们磨成粉末,冲走,这样可以补气血。”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李强说。她通常利用空的业余时间做兼职工作,比如做家教、存钱,以及回家度假时给家人带些礼物。

各种年终奖项
“我们部门的年终大奖是iphone6手机。”在北京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工作的李表示,公司的福利一直很好。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年终奖励总是负担得起且有力的。

然而,一些单位年终奖励是“弱”。王丽丽,一个90后的女孩,在河南省的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她有一袋苹果,一袋辣条和一袋白兔奶糖。她忍不住吐了出来:“我们的同事都在猜测:老板的亲戚是不是开商店的?”老板说的很好。事情不是高尚的,而是深情的。中国新年最好的事情就是传递和平和思想。苹果象征着和平与安全,麻辣条和“大白兔”代表着我们童年的记忆“舌尖”。"

还有更多精彩的事情。"我们单位的经理给了我们每人‘几十万的奖励’,慷慨大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先生说,他的老板很有创意,给每个员工都放了一首“刮刮乐”。“老板说给刮刮乐比其他年终奖励更有意义,有‘悬念’和‘乐趣’。每个人都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快乐!”张先生说。

老年融入的新影响
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有些人很高兴,有些人担心这项改革。
小李是安徽省苏州市的一名公务员,他知道自己将来会更加紧张。他已经工作了5年,每月基本工资加津贴为3000元。去年我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房子,我需要每月偿还1300多元的贷款。由于房子还没有交付,单位也不提供宿舍,他和同事合住一套两室一厅,每月需要交350元房租。结果,他每个月都能拿到1000多元现金。

“我现在不能每个月都存钱,我几乎没有足够的钱一个人吃饭。我一点也不敢娱乐。”小李有些担心地说道。养老金改革后,现在恰逢春节临近,各种费用不断增加。小李每个月都要扣除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他的生活会更加困难。小李也担心合并后退休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他说还需要研究相关政策。

省钱?消费?不同的年龄
■坚持存钱超过30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开始攒钱,但那时我每个月都攒不到钱。”马奶奶住在北京宣武门,今年72岁,已经退休十多年了。她告诉我们30多年前,她不是去银行存钱的。“当时,每个家庭都准备了一个小盒子或手帕来保存每个月存下来的钱。那时,我的月薪在100元左右,一般来说,到年底我可以存80元。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必须省钱和保持流动,以便我们能够吃和穿。”

现在,马奶奶仍然每月去银行存一笔钱。“我每月的养老金超过2800元,而我的妻子早就去世了。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她说:“我每个月能存1000多元。”首先,我通常把它作为零花钱给我的孙子,我可以在新年给他一个红包;第二,虽然我儿子现在很有前途,但我想存更多的钱。万一将来有疾病和灾难,能有多少帮助?”

■为家庭制定计划
刘先生,40多岁,在事业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现在月薪六七千元左右。
“我们这一代人现在又老又小。如果你不攒钱,你怎么供养老人?如果你不攒钱,你的孩子将来怎么上大学结婚呢?如果你不存钱,将来你老了就不能指望你的孩子了!”刘先生回答了我们一系列的问题:他从不乱花钱,他存钱是为了将来。

“我们家每年都存钱以备不时之需。例如,在孩子出生前,他爷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花了10多万元做手术;儿童高考,各种家教又要花几万元。幸好有存款,不然我真不知道从哪里一下子弄到这么多钱。”来自北京的任女士表示,结婚18年来,她一直是一位著名的家庭主妇,掌管着家庭的“财权”。“顺便说一下,前一段时间我存了一笔钱,我在一家保险公司定期工作了五年。你可以给你的孩子上保险,这笔钱可以在5年后用于你的孩子。”

■各种“月光家庭”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把钱投在余额宝身上。河北女孩马里山刚刚工作了两年,她说像她们这样的年轻人收入低,爱消费余额宝可以存钱、挣钱,随时消费和转账,太适合我们年轻人了。!"

在年轻人中,也有许多“月光人”。
在北京辛勤工作了6年的李立言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她的月薪将近8000元。除了自己花钱,她有时还会给父母和朋友买些礼物。在李丽珍看来,“没有必要省钱。钱是用来满足需求的。如果为了省钱而不能满足你的需求,那就违背了赚钱的初衷。”

但仍有一些“月光族”不自愿。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扣除700元房租后,剩下的只够日常生活和社会开支。“为了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也为了我的家人将来,我会尽最大努力攒钱。”小李说。

■省钱给父母买礼物
“我上学的时候,父母给了我一个红包。现在我出去工作了。我该给他们一个红包了。”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90后安徽姑娘朱说。
朱2014年6月加入工作后,每月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存入银行,以便回家过年时给父母买礼物。她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存了大约8000元。“我爸爸的手机电池现在不容易用。我打算在新年给他买一部新手机。”

大二学生王帅也在攒钱。"我现在正在秘密存钱,已经存了800多元了."或者当学生省钱的时候他们想做什么?原来王帅妈妈的手表不久前坏了。他计划攒钱给他妈妈买一块新手表作为新年礼物。“我妈妈是一个对时间有特殊感觉的人,这么多年来她的手表从未离开过她的手。我会用我攒的钱给我妈妈买块手表,她会很高兴的!”

你为什么喜欢存钱?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涉及到人们的钱袋。一些专家表示,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表现,包括推动相关改革,如养老金一体化,这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并将对我们的社会产生长远的深远影响。

但是即使时代在前进,中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存钱。这是为什么?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人们的“存钱”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子女教育、婚姻、医疗和养老。除了以上四个原因,省钱的其他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存钱给自己买礼物,存钱创业,存钱买车,存钱旅游...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小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习惯于给自己留下一条落后的道路。个人消费预算通常取决于当年的收入和积累的储蓄,而“过去的收入”决定了今天要花多少钱。

中国人爱存钱,这是由悠久的文化决定的。张小迪进一步分析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在农耕社会,农业经济收入周期长,收获庄稼需要时间;此外,自然往往是不确定的,所以多年来与土地和自然打交道的中国人养成了“预防为主”、“勤俭持家”的良好品质。“一条长流水”的文化观念使我们习惯于量入为出,储蓄已存或剩余的财富,并为未来制定计划。

中国人倾向于“省钱”,这也是其他理财产品缺乏安全性的表现。张小德认为,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是联系在一起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来说,毫无疑问,在银行存一点钱是第一选择。理财产品亏损和销售不规范的消息频频出现,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因此,为了保险起见,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安全的“储蓄存款”方法。

"人们存钱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张小迪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质量更好:他们想换一个更大的房子,生活得更舒适;买一辆更好的车,开得更有风格;买一台更好的电脑会跑得更快...因此,中国人爱存钱,本质上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快速省钱?达伦教你这个秘密
无论你是存钱还是花钱,你都离不开“钱”这个词。那么,如何更好地管理金钱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小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首先,要坚持长期存钱。在他看来,那些通常擅长存钱和理财的家庭更富有,而那些没有理财计划的家庭往往以贫穷告终。

其次,在财务管理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能力,结合各种财务管理方法。“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张小德说,如果有富余的经济收入,可以选择“综合财务管理”的方法,如银行投资、债券和基金相结合;对于那些收入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年轻人,他们应该更加关注安全,选择“省钱”更安全。

省钱还需要注意小技巧,各行各业的人的“聪明绝招”也能帮你更好地省钱。
素有“储蓄小主人”之称的刘小姐总结了一套“储蓄窍门”:比如,如果金额是10000元,就要分成10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四种不同的金额,然后存入四张一年期的定期存单。这样,可以获得比生存期更多的利息。

一些网民也暴露了“五步省钱”的策略:第一步:去一家从未办过卡的银行开一个存款账户;第二步是定期从你的工资账户中取出少量的钱,存入新开设的账户,两个月后增加取出的金额;第三步,每天从你的钱包里拿出5元或10元钱,放在一个信封里,每个月把信封里积累的钱存入你的银行存款账户;第四步是检查信用卡的对账单,减少每月从信用卡中提取的金额,并在每月月底将存款存入存款账户;第五步:画出你的储蓄目标,比如买一台新电脑,贴在冰箱门上、厨房门上、餐桌上等等。这些写在纸上的目标会增加你省钱的动力。(叶晓楠、黄兴华、刘天阳)
标题:岁末年初 你的钱包扛得住吗?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3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