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7字,读完约2分钟
面对大型公共项目的建设,投融资问题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一大障碍。如今,随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兴起,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将从中受益。
上周末,中国公私合作研究所在深圳党校成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高级研讨会”。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康佳、国家开发银行执行董事蒋志刚等国内权威专家齐聚深圳,分析中国ppp发展现状,就如何搭建全国ppp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中国ppp模式改革发表意见。

康佳认为,pp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公共服务项目的一套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在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问题和改善政府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务院明确要求各地推进实施ppp项目,城市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农村建设都是国家发展的刚性需求."郑新立说,“但政府承担的债务太高,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他认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地方政府背负巨额债务的双重背景下,积极推进ppp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必然选择。

但是,蒋志刚表示,目前,中国的ppp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在新一轮公私合作投融资热潮中,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存在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此外,各地的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在公共服务领域,害怕开放、不愿开放、暗箱操作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ppp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专家一致认为,加快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建立不同的ppp服务平台,“走自己的路”的现象很容易出现,留下了巨大的寻租空间。“该平台能够促进打破地方利益格局,提高ppp项目管理效率,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郑新立说。

据了解,举办此次高级研讨会的中国公私合作研究所是一家总部设在深圳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此外,由郑新立、康佳等权威专家牵头的国家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国的推广与实施研究”昨天在深圳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中心召开了闭幕式。
标题:权威专家把脉PPP模式发展走势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3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