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5字,读完约3分钟

相关部门表示,这只是一次抽查,没有过度解读

广州日报(记者薛松)鉴于上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网上购物产品真实率抽样结果,昨天淘宝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图文并茂的微博,对抽样报告的程序、标准和逻辑提出了诸多质疑。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公开信声称这是对淘宝卖家的“精确打击”

1月23日,SAIC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在线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据报道,2014年8月至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监督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对网上交易产品进行了定向监测,完成了92批抽样,其中51批样本来自淘宝,真实率为37.25%。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淘宝对真品率低于40%的结果不满意。在这方面,淘宝的公开信询问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监督司,包括为什么这六个网站的样本数量完全不同。对于一个大型的网上购物中心来说,我们能不能只拿一个就得出这个购物中心的非正品率是100%的结论?正品和非正品根本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对其内涵也没有明确的共识。为什么我们要用这样一个没有法律依据的模糊定义来执法呢?在双十一期间,网络监管部门的另一个检测结果是大约3.0%的假冒商品。为什么同一个部门在两个月后得出结论,41%的人对同一件事有如此不同的看法?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根据公开信,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61号令第17条,抽样检查应保障被抽样人的复审和申诉权,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监督司违反了规定。

据了解,此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监督司也于2014年12月11日公布了双十一网购的抽样结果。但是,无论是当时的抽样还是2015年1月公布的抽样,很多卖家都没有收到抽样结果的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他们有权申请复检,所以直接向公众披露,这显然是程序上的不当。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更让淘宝难以理解的是,一个月前,网络监管部门刚刚公布了一份全国范围的网上产品抽查结果。2014年12月11日,网络监管部发布了2014年双十一网购抽查结果。在207批样品中,大部分是合格和正品,发现的假冒商品占样品总数的3.6%;这一监测的结果是,非正品率高达41.3%。由同一个部门出版,相差十倍以上。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根据公开信,这份报告就像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监督司从任何角度对淘宝卖家的“精确打击”。其他受影响的平台只是为了构建多元化的报道而存在,其核心目的是对淘宝和淘宝平台运营商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媒体报道:

SAIC对整个过程的合理遵守作出了回应

据媒体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昨天对淘宝提出的异议作出回应,称此次抽查的目的是发现和打击电子商务中的违规行为,这与之前的双十一和双十二抽查不同。因此,数据有偏差,这是正常的;抽查由SAIC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但SAIC只提出了抽查的目的和要求,具体操作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不同机构在抽查操作中的数据偏差正常,整个过程合理合规。

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据媒体报道,SAIC表示,这一次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电子商务整体造假环境有多糟糕,而只是一次抽查的数据,这不能被过度解读。

标题:淘宝网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结果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