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焦点评论]

随着韩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增长,超过1000万人的电影越来越多,这也催生了一批新的投资和发行公司的成立,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百万部电影”的诱惑仍然会让许多导演投身到商业电影制作的浪潮中,以至于他们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十年前,李沧东、金基德、洪尚秀、朴赞郁、冯俊豪、林常树和其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亮相、在新千年初成名的新人,展示了韩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非凡实力;十年后,这些导演仍然是“三大国际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常客。尽管韩国新人和新作品不时被列入某个竞赛单元的入围名单,但它们没有持久的影响力。换句话说,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出现有分量的新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韩国电影中不乏像崔东勋和姜熙哲这样的商业电影导演,但将来只有一个导演能达到像李沧东这样的大师级别。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在韩国顶尖电影学院——韩国电影艺术学院任教的郑圣一教授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问参加采访的学生,将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导演?他们的答案不同。有些人想拍“多元化电影”(小规模、低成本的作品,有伟大的作品和艺术,大多是独立制作、文学电影和纪录片),成为金基德、洪尚秀和李沧东的新一代;也有学生想拍摄艺术和商业相结合的作品,比如奉俊昊。如今,学生们的答案是相似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想成为商业电影,成为奉俊昊,成为崔东勋和尹齐均..."前院长崔说得更直接."现在的学生们,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想拍商业电影,因为钱很快!"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据韩国电影促进委员会年初发布的《2014年年度报告》,2014年观看电影的总人数达到2.15亿,连续第三年突破1亿大关,连续两年突破2亿大关,连续四年呈现小幅增长。从韩国电影年度票房排行榜来看,前五名电影,即《梁明海战》、《海盗》、《怪她》、《保卫者》和《国际市场》,总观众超过5000万,占去年韩国电影总观众的近一半。其中,《梁明之战》和《国际市场》全年放映,观众超过1000万。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回到前面的话题,随着韩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增长,超过1000万人的电影越来越多,这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投资和发行公司的成立,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2014年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映了219部韩国电影(2013年为183部),其中商业电影约占四分之三。在日益饱和的韩国电影市场中,将商业电影的产量保持在50-60部更为合适,但今年已经超过了70-80部,观众的选择也增加了,这使得许多单件电影的票房难以增长。即便如此,“百万部电影”的诱惑会让许多导演投身到商业电影制作的浪潮中,从而使他们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与此同时,随着中韩合作交流的加强,中国企业的大量资本开始流入韩国电影业。例如,华彩影视向韩国新公司(韩国四大电影发行公司之一)投资3.23亿元人民币。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韩国政府痴迷于“韩流将成为该国未来增长的驱动力”,但中国资本正成为韩流的基础,甚至威胁到韩国的文化主权。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这种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对外开放状态将在两到三年内导致国内市场的衰退和疲软。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无论上述说法是否危言耸听,韩国电影业在2015年肯定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等待了半年之后,大韩民国文化、体育和旅游部最终任命金石勋为新的韩国电影促进委员会主席。这位在电影界并不出名的高学历学者将在未来几年领导韩国电影,这还有待观察。

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韩笑(电影评论家)

(韩国电影演员的详细报道见c09-c16)

标题:商业化或成韩国电影危险信号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