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货币政策毕竟是总量政策,更注重短期总需求的调整,以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和经济总量平衡。然而,仅靠货币政策无法解决一系列问题。货币政策的作用涉及整体宏观经济形势,需要与金融、监管和产业政策相协调。此外,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势头需要深化改革

单靠货币政策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吗?在最近于瑞士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可以为空提供时间进行结构性改革,但它不是灵丹妙药。我们从许多央行行长那里听到了这句话,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和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

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货币政策往往成为公众眼中的“救命药方”。例如,欧洲央行最近推出了量化宽松。或许看到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奇迹般的效果”,不止一个经济体希望通过尝试类似的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复苏的效果。不幸的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并不是各国经济的解毒剂。

在欧洲,经过当前的经济低迷,通货膨胀率已经降至负值,而一揽子刺激政策收效甚微,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从短期来看,这可能会让银行更积极地放贷以支持实体经济,影响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并让欧洲摆脱通缩。但是量化宽松能解决欧洲经济面临的所有问题吗?

货币政策毕竟是总量政策,更注重短期总需求的调整,以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和经济总量平衡。因此,仅靠货币政策无法解决欧洲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欧元区内部失衡的矛盾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正如英格兰银行前行长金恩(King En)所说,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货币刺激,但仍未能解决需求疲软的问题,欧元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降低利率或使用货币刺激来解决。

虽然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原因是相似的。目前,中国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央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下调RRR利率和降息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外汇账户增速放缓、银行存款损失影响其放贷能力、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确实有必要通过降低RRR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为稳定增长提供必要的货币条件。

然而,货币政策不能“孤军奋战”。它无法完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也无法解决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它不能缓解资源和环境的过度负荷和约束,也不能解决经济增长对债务和投资的高度依赖。

货币政策的作用涉及整体宏观经济形势,需要与金融、监管和产业政策相协调。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更具优势,两者的协调可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稳定增长。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信息的顺畅流动和共享可以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合作机制。在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依然突出的背景下,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作用十分必要。

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势头需要深化改革。德国央行前行长韦伯曾指出,欧元区的问题应该归咎于各国政府对改革的忽视,而不是欧洲央行行动不力。他更担心的是,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会让政府做得更少。对中国而言,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这要求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适度从紧的货币环境。同时,还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外资等领域的改革,使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相互面对,共同提升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标题: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