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3字,读完约3分钟
京津冀一体化通关实施半年来,海关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根据北京海关的数据,2014年7月至12月,京津冀海关共受理233.95万张选票,其中企业选择在北京海关申报86.89万张,在天津海关申报143.95万张,在石家庄海关申报3.11万张。京津冀地区的北京企业共报关642,700件,占京津冀报关总量的27.5%。据企业调研,整合后,天津进口货物经京津冀运输通关时间减少约8小时,运输成本节约约30%;从北京到天津的海运进口货物清关时间减少了约3天,运输成本节省了近30%。在降低30%的运输成本中,每20英尺标准箱节省的平均成本约为2400元,因为没有使用运输监管车辆。

2014年7月,“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正式启动,“多次通关如同一次通关”的通关便利化开始。综合改革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海关改革。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创造了“一个中心、四个平台”,通过管理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区与海关的行政界限。无论进出京津冀任何一个空航运港口,这三地的企业都可以自由选择报关、纳税和放行的地点,而不必在境内和港口之间来回奔波,从而实现了不出家门的通关。同时,就海关而言,京津冀海关通过“区域通关中心”虚拟中心联合对每一张票进行决策,实现了“互不相让”的一体化运作。天津海关的指令可以直接影响空首都机场的货物运输,而北京海关的指令也可以直接到达天津新港的放行卡口,彻底打破了海关之间的壁垒

根据相关调查机构针对一体化改革的企业调查结果,京津企业对改革的认知度达到80%。根据各项改革措施普及度的统计结果,“一地注册、多地报关”的普及度达到84.2%,统一风险防控的普及度达到84.2%,企业根据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进出口情况自主选择报关口岸的普及度达到80.7%。

区域通关一体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和运输成本,使企业可以就近办理通关等手续,从而避免了来回奔波的痛苦。“事实证明,它与北京和天津的报关业务有关联。现在北京的通关手续刚刚办完,在天津待命的货运司机就可以拉货了。”一共有132个标准集装箱的进口货物刚刚抵达天津港,smc(中国)有限公司进出口部部长郭连生带着他的工作人员到北京海关办理报关手续。几乎与此同时,在天津待命的货运司机们正准备直接去天津港拉货。“我刚在这里处理完,电子报关表已经送到天津海关,货物可以直接放行。”他告诉记者。

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实施区域通关一体化以来,从进口通关效率来看,以201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为例,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通关时间比同期短,第四季度平均通关时间为24.87小时,比同期短5.31小时。纵向比较,2014年第四季度,京津冀一体化报关平均通关时间为24.87小时,比第三季度进一步缩短1.53小时。(尚)
标题:京津冀通关一体化进入加速期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7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