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2字,读完约3分钟
无论银行业务如何发展,存款都是银行的基础,银行把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作为利润来源。最重要的是储户把钱存入银行,这样银行才能运作。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存款人,选择银行存款的第一个条件是银行的信誉,也就是相信钱一定存在银行里。

近年来,银行存款失踪案件频频见诸报端,成为热门话题。据媒体统计,自2014年以来,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发生了多起存款损失案件,涉及数十名个人储户和许多企业。银行存款失踪的最新案例是江苏省扬中市工行1000万元存款失踪案。时隔六年,许多谈判和反复的诉讼都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这些看似悬疑离奇的存款损失故事基本上是一样的,要么是银行内部有一个“内鬼”,用贴现存款的手法来拉存款,要么是“洋贼”骗子假扮银行工作人员,以高利率的名义来招揽储户,储户的存款就不见了。然而,银行大厅不是蔬菜市场。没有银行的同意,任何摊贩都不能进来摆摊。大多数被“外国小偷”欺骗的顾客都在银行大厅里。他们选择这里的业务是因为他们相信银行的招牌。

因此,无论如何,银行存款的损失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任何以市场为基础的企业都要首先依靠自己的市场信誉。我们通常所说的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银行依赖信贷,甚至经营信贷?

无论银行业务如何发展,存款都是银行的基础,银行把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作为利润来源。最重要的是储户把钱存入银行,这样银行才能运作。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存款人,选择银行存款的第一个条件是银行的信誉,也就是相信钱一定存在银行里。如果把钱存入银行比存入家里的保险箱要好,谁会选择把钱存入银行呢?这样,银行与民间信贷和具有巨大风险的地下银行有什么区别?目前,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不仅是存贷款利差,还包括提供各种服务,包括金融服务,以获取利润。然而,如果没有银行的信誉支持,这些所谓的延伸业务将成为无源之水。如果银行甚至不能履行其基本承诺,谁愿意把钱交给银行来处理呢?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不仅是一个理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建立、巩固和扩大自身声誉的过程。不管银行有多大,资产有多丰富,归根结底,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银行的声誉。

今天,中国经济正在规范和完善市场秩序,金融业和银行业也在规范和完善自己的市场。由于银行业的长期垄断,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尚未完全到位,银行业的市场化和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因此,所有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都在真正建立、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品牌声誉。标准化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牌声誉的竞争,尤其是对经营信贷的银行业而言。

无论是“内贼”还是“外敌入侵”,归根到底,这些骗子之所以能赢得储户的信任,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相应认可,这降低了人们的防范意识。有鉴于此,无论在存款失踪案件中是否有“冤情”,银行都被要求首先主动赔偿存款人,然后追回犯罪嫌疑人。这种主动的“妥协”不仅是银行勇于承担自身责任的表现,也是建立自身品牌声誉的需要。

□俞(金融评论员)
标题:评论:存款失踪案频频发生 损伤银行信用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8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