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1字,读完约10分钟
核心提示:2月6日晚,中国玻璃纤维(600176,分享)(600176.sh)和北新建材(000786,分享),均属于中国建筑(11.44,-0.34,-2.89%,实时报价)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

指南:“国药控股(27.5、0.25、0.92%,实时市场)是国药集团最大的子公司,拥有最大的资产,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最大。”也是国药集团混合改革的试点单位。如果国药控股重组成功,几乎等同于国药集团重组成功。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飞行员。"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微博)的审批进度略高于市场预期。”2月6日,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计划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获得批准,“表明了中央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

这种“超出预期”已经成为另一种“新常态”。
2月6日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玻璃纤维(600176.sh)和北新建材(000786.sz)同时宣布,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已获SASAC国资委批准,上述两家公司也将成为“首批试点实施单位”。

同一天下午,暂停半天的国药(000028,股份)(000028.sz)宣布,国药被纳入国药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首批试点单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事实上,2月6日上午6时05分,国药控股(01099.hk)在香港股市发布公告,“该公司及其8家子公司(包括国药股份(600511,股份)),国药是一致的)被列入国药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第一批试点单位。”

因此,国药集团是继国药控股和国药(600511)之后,国药部门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列的六家上市公司中的又一家上市公司。上海)2月5日晚宣布,他们是“首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单位之一”,这也拉开了国药集团改革的帷幕。

国药集团的两家公司都有每日限额
国药集团一致宣布,已于2月6日收到控股股东国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控股)的通知,并已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医药(600056,古巴)集团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批复。

答复中原则同意国药集团试点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求国药集团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执行相关审计程序。

2月6日下午,国药集团一致恢复交易,并立即通过买入锁定每日涨停,最终上涨10.00%,收于52.56元;同一天,国药股份也被限制在每日最高限价,收于34.31元。

海通证券(古坝600837)研究员于文新认为,参与混合改革试点有望强化国药集团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
根据数据,国药集团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包括6家上市公司,包括国药控股、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依桐、天坛生物(600161) (600161.sh)、现代制药(600420) (600420.sh)和中药(00570.hk)。

然而,天坛生物和现代药业在2月5日晚均表示,“该公司尚未被纳入第一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工作的试点单位。”
截至2月6日收盘,除国药和国药的每日涨停一致外,a股市场天坛生物单日上涨3.22%,收于29.47元,现代制药上涨2.91%,收于25.08元;在香港股市,国药控股上涨0.92%,至27.50港元,而中药下跌2.21%,至4.86港元。

国泰君安证券(微博)研究员但丁认为,这项改革计划是国药集团在2014年7月被选为央企改革试点企业后实施的。该计划的审批进度略高于市场预期。随着改革的推进,将促进公司业务整合和激励机制的完善。

2014年7月15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在中央企业层面启动了“四项改革”试点,包括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董事会制度、混合所有制和纪检监察派驻。

在第一批试点中,有6家央企入围,其中国药集团被选为央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企业之一,董事会行使三权,即高管选拔、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
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拥有国药和国药等a股上市公司。由于属于药品分销领域,国药集团与其母公司国药控股之间一直存在横向竞争问题。
“关注母公司国药控股在解决集团内部横向竞争问题上的相关进展。我们相信,解决集团内部横向竞争问题的相关措施将对国药集团的业务产生积极影响。”于文馨认为。

国药控股是改革的先锋
由于股东缺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远低于民营工业企业。近年来,国有企业逐渐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实行混合所有制势在必行。如果混合改革取得成功,将有助于中央企业通过社会化降低财政和投资压力,并更好地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等指标。”一家国有制药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国药集团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将解决之前改革不彻底和不充分所带来的管理问题。

2月4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批准,郭健被任命为国药集团新任党委书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国药集团2014年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二期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说明书)中看到,58岁的郭建新是北京商学院商业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曾担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物业办公室主任、国资委副秘书长。自2014年4月起,他一直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

"这种人事变动也减少了国药集团实施混合改革的阻力."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2015年的国企改革和国药集团解决横向竞争问题的整合,将对此次试点中的上市公司带来积极影响。“改革的方向很可能是国药控股成为唯一的方向。商业平台。”

根据上述招股说明书,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国药集团的二级控股子公司和二级以下公司共有24家重要子公司。
国药集团2013年主营收入为2037.17亿元,其中医药业务收入为1849.47亿元,占90.79%;医药行业收入164.17亿元,占8.06%;2014年1月至3月,国药集团主营收入为554.06亿元,其中医药业务收入为502.69亿元,占90.73%;医药行业收入45.38亿元,占8.19%。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国药集团201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去年1-6月的营业收入为1176.53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970.66亿元增长了21.21%;净利润38.19亿元,同比增长21.20%,同比增长31.51亿元。

国药集团2014年8月25日披露的中期业绩显示,2014年1-6月的收入为948.36亿元,同比增长18.45%;利润23.08亿元,同比增长28.51%。
国药集团的收入占80.61%,净利润占60.43%。
从销售规模来看,国药集团的医药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等的销售。业务发展主要依托国药控股、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设备)、中国药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外贸)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上述制药公司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就国内分销网络而言,国药控股是国药集团最大的子公司,资产规模最大,对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最大。它拥有全国最大的药品分销网络”,也是国药集团混合改革的试点单位。国药控股的成功重组几乎等同于国药集团的成功重组。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飞行员。”

资产注入猜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国药集团201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去年1-9月的收入为1814.2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1490.79亿元增长了21.69%;净利润51.85亿元,同比增长20.13%。

因此,市场更加关注国药集团重组的实施方案。
2011年3月12日,国药集团宣布“国药集团进一步承诺将国药控股作为医药商业运营的最终和唯一平台,积极推进内部业务和资产与国药集团的整合。未来五年条件成熟时,将尽快全面解决与国药集团的横向竞争问题,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

"我个人认为资产整合和管理激励机制将一起推出."上述基金经理认为,考虑到国药集团承诺在2016年3月前消除横向竞争,不排除向国药集团注入医疗器械销售。

根据上述招股说明书,国药集团医疗设备的销售主要由其子公司中国科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设备)和国药设备处理。
2013年,国药设备和国药设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66亿元,占国药集团同期医药业务总收入的5.76%。2014年1月至3月,国药设备和国药设备实现主营收入22.42亿元,占国药集团同期医药业务总收入的4.46%

此外,截至2014年3月底,从事“中药材、中成药、中草药及保健品全国代理配送、终端推广、现代物流及零售连锁”的中药材总资产为83.8亿元,总负债为40.26亿元,总所有者权益为43.55亿元;2014年1月至3月,收入98120.53万元,净利润7871.29万元。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中药和中药外贸都可以并入国药控股。“国药集团主要从事药品分销,其药品零售业务仍相对较小。自2010年以来,该公司的药品零售业务以更快的速度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此次整合完成后,公司的医药零售业务覆盖范围将扩大至全国。”

对于医药行业,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尽管近年来国药集团医药行业业务发展迅速,“收入比例不超过集团总额的10%,未来该行业有可能整合为一家上市公司。当然,也不排除引入私人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招股书,国药集团“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加强和完善中央企业医药卫生产业发展平台,主要业务指标位居中央企业前50名。五年内,成为世界500强中的第一家中国医药卫生企业,“十二五”末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标题:国药和中建材打响混改头炮 先领改革红利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9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