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3字,读完约3分钟
“2015年进入种植能源新时代——新经济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论坛近日在湖北武汉召开。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距离实现任中的规划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并提出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根据该计划,2015年至2020年,中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需要实现18.2%的年均增长率。然而,在现实中,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原因是时任龙源发电总经理的谢长军分析称,生物质发电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秸秆收集困难。由于发电厂分布过于密集,燃料之争难以避免,一些中间商提高了价格,这使得发电厂的成本上升。

国家能源局2012年底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780亿千瓦时左右。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中央企业已经进入生物质发电领域,投资上亿元。然而,好景不长,龙源电力、大唐、华能国电、京能等发电集团于2014年相继出售了生物质发电资产。当时,媒体报道中有很多描述生物质发电行业的词语,如“撞墙”、“尴尬”、“绊倒”。

然而,当时市场上还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大型中央企业剥离生物质发电是正常的业务调整,生物质发电应该由专业的小公司来提炼。凯蒂电力公司2月9日发布的2014年年报数据似乎证实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生物质发电达到27.99亿千瓦时,实现生物质发电收入14.8亿元,净利润2.12亿元,生物质发电营业收入增长179.67%,毛利率接近26%。

凯蒂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芝告诉记者,生物质能发电较上年翻了一番,主要是由于燃料供应出现重大突破。2012年,凯蒂电力也因原材料短缺而停产。公司燃料团队依靠村级点收购和大客户收购模式,降低了发电成本,较上年净利润大幅增加。

同时,未来更广阔的生物质发电市场已经明朗。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在座谈会上说,要高度重视和合理布局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尽快组织制定中长期规划, 根据原材料的多样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发电、煤炭替代、天然气发电和石油发电的用途,并分类使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相关要求的通知》明确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生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条件的新型生物质发电项目应实施热电联产;鼓励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根据热市场和技术经济可行性条件实施热电联产改造。

中国能源网总经理韩小平在论坛上告诉记者,凯蒂电力在2014年取得好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凯蒂电力下属的所有电厂实际上都是热电联产,既发电又供热,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不过,参加论坛的业内人士表示,要验证一个企业的突破模式和行业瓶颈的商业模式能否被其他企业复制,能否通过展示辐射效应来改变整个行业的低迷,以及这种表现能否从个案转变为行业共性,都需要时间。
标题:我国实现生物质发电目标任重道远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0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