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6字,读完约9分钟
《时代周刊》记者江妍来自上海
在房地产日益明朗的白银时代,最糟糕的是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的巨大潜在能源缺口。利润率的下降伴随着残酷的企业整合和人才结构的变化。2014年,房地产行业像黑夜一样行走。今年也被称为“高管更替年”,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更替。

日前,一些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共有81名关键管理人员辞职,比2013年全年增加70%以上,涉及万科、龙湖、招商局、碧桂园、凯撒等大型房地产企业,还有小李、林少彬等知名人士。

与前几年的人事变动不同,2014年,许多住房企业的中高级人才被分流。他们选择告别房地产行业,这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环境的突变。一些高管正准备创业或进入新领域,而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领域的一些平台更愿意为这些房企经理提供新的职业发展空空间。

许多高管被谣传“离开”
年底和年初,世茂的营销女蔡雪梅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月12日晚,世茂透露了一条重大人事调整消息——蔡雪梅转任负责世茂创新业务板块的副总裁,不再担任世茂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世茂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邵亮接任营销工作。

然而,在爱管闲事的人眼里,这是蔡雪梅的离开信号,她要去徐汇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各处。通策地产研究总监张宏伟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像蔡雪梅这样进入公司最高层的人,即使离开公司也不会立即发布公告,在大约半年的过渡期后才会发布正式公告。“说他们负责新业务可能只是一种策略。”

世茂出面否认。“今后,蔡还将负责世茂的养老、青年公寓等创新产品的开发和尝试,这也是为世茂未来的转型做准备。此外,并购和嫁接优质资源也将是蔡的责任。”世茂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万科元老毛大庆饱受“左”的困扰,每年都被炒作几次。最新消息显示,毛大庆(房地产)将在春节后更换新东家鸿坤地产。谣言有眼有鼻,说毛大庆的性格和万科文化的边界尺度都促成了毛大庆职业转折点的出现。

此外,阳光城的陈凯(古坝000671)和星濠都的赵汉中被认为有“旌鸣秘密离职”的嫌疑,已被告知可以离职。
1月7日晚,阳光城发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公告,陈凯将辞去总裁职务,晋升为联席董事长。负责福建地区的张海民接替陈凯担任总裁。
与陈凯有过接触的内部人士王强(化名)告诉《时代周刊》记者,陈凯仍在阳光城,但不确定他今后是否会离职。在业内人士看来,陈凯是从有实权的总裁晋升到有较高声誉的联席董事长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的离职铺平了道路。

王强表示,在任职期间,陈凯大大提高了阳光城市的业绩和品牌知名度,是阳光城市的英雄。如果阳光城直接宣布陈凯辞职,可能会对公司的顺利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你被提升为联席董事长,但真正的权力被别人接管,你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事变动可能带来的冲击。”

根据他的推测,阳光城可能是陈凯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一站。下一步,他可能会选择自己创业,开发自己的房地产,而不是资产。
星昊资本首席执行官赵汉中与陈凯有着相似的命运。
春节前,复星集团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其中赵汉中因人事调整被任命为复星地产控股联席总裁兼星昊资本董事长。赵汉中原来的职位被星昊资本首席执行官黄海斌取代。

“赵汉中董事长的位置有了新的安排,但更有可能的是,旌鸣将秘密离开。”复星内部人士肖恩(化名)透露,赵在日常工作中的实权将逐步移交给新任总裁。“对于习惯了在前线拼命工作的韩,来说,很难说他是不是真的想闲着。如果你不适应新的岗位,就不难理解以后会做出什么选择。”

在过去的两年里,80多人离开了公司,达到了新的高度
房企每年都有跳槽现象,尤其是今年。事实上,上述被传言离职的高管只是房地产企业职业经理人离职潮中的冰山一角。
根据嘉里向《时代周刊》记者提供的108家重点房地产企业的人事变动数据,2014年108家房地产企业发生了129起人事变动,远远高于2013年的69起人事变动。其中,48名高管辞职,涉及万科、龙湖、招商局、碧桂园、凯撒等大型房地产企业。

据《证券日报》等媒体及相关机构统计,2014年以来,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81名关键管理人员离职,比2013年全年增加70%以上。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名字有:招商局地产(000024)董事长、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碧桂园营销中心杨永超、瑞安房地产首席执行官、新鸿基地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成都万科总经理、房地产副总裁张、董事会秘书李、绿城执行董事郭家锋等,纷纷离开绿城独自站立。

在2014年底不到20天的时间里,董事长、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谭里宁、财务总监先后提出辞职,给2014年房企高管离职潮增添了悲剧色彩。
随着房地产转型的加速,不仅高层受不了,越来越多的高管也在寻找另一条出路。
“不仅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今年更换工作的意愿也比前几年更强烈。“一家知名猎头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房地产一直是一个高流失率的行业,但今年的流失率确实有所上升。据我所知,一些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多年前没有决定去哪里,但他们跳槽的意愿已经确定,春节后会有一个辞职高峰。

据了解,年销售业绩在300-500亿元的中型企业更换高管的频率较高。为了提高业绩和扩大业务,这些企业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冲到第一梯队去“战斗”。还应该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前退休高管主要分布在管理和营销、品牌和成本控制等领域。然而,梳理一下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辞职者名单,发现金融、投资和融资等关键业务的负责人占20%以上,更容易跨行业流动的金融高管正在离开房地产行业。

此外,与前几年的人事变动不同,2014年房企的许多中高级人才被分流。从外界来看,SIIC开元董事局主席倪建达是从房地产企业进入快派投资的,这里面有一种很棒的扔西瓜捡芝麻的味道。然而,投资界人士认为倪建达的举动颇有远见,房地产金融领域已经切入了房地产未来的走势。倪建达加入的酷派投资是一家服务于房地产金融领域的房地产金融机构。

小李,另一个房地产人物,加入了许多具有互联网和房地产双重基因的房子。2014年11月,小李宣布,她已经离开30岁的万科,加入了三年前刚刚建立的互联网房地产服务平台。有很多菜鸟房间,这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新建商品房的数量越来越少,存量房屋越来越多。重振股票需要交易平台和线下服务。现在这件作品的收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陈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但在这一领域能够走在前列、走在前列的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比房地产开发更大。

显微镜下的房地产变化
人员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和洗盘子的加速。这个行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的买地、融资、卖房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达到顶峰。
“销售压力加大,房企利润率下降,导致企业转型调整,进一步挤压了房地产业主的发展空间,使房地产职业经理人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离开原来的岗位。”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宇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去年,大家都说房子不好卖,但实际上,这才刚刚开始。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压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消失,未来几年开发商将面临去库存化的局面。

“房地产形势没有好转,但职业经理人的kpi考核指标却逐年提高。尽管职业经理们都很努力,但要达到老板的期望可能还是很难。当市场、管理者和老板难以达成统一的预期时,就很容易形成住房企业的辞职潮。”黄宇说道。

目前,在已公布2014年业绩的40家房地产上市企业中,有24家尚未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包括保利、中建、世茂、华润置地等十大企业。中小型住房企业更加惨淡。例如,当代购房者的年销售目标仅为73.5亿元。从2015年初开始,全年市场不容乐观。

一些房地产企业的代表私下向《泰晤士报》记者哀叹,该行业近一半的辞职者是自愿或被动离职的,因为他们未能完成2014年的业绩指标,而利润率的评估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压力。

兰德咨询(RAND Consulting)总裁宋延庆告诉《时代周刊》,从企业利润率来看,房地产已经告别了高增长行业,2015年房地产甚至可能触及10%的红线。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房地产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都大幅下降。“毛利率已大幅降至20%-30%,能超过30%的房地产企业寥寥无几。上市房地产企业现在的净利润水平更高,只有13%左右,而低的只有9%左右。”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杰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施琅集团董事长田明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行业高峰期,住宅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这使得开发商很容易实现利润、发展速度、负债率、企业规模和品牌声誉等多个目标。然而,随着利润率的下降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实现几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困难。
标题:2014年至今80余房企高管出走 楼市裂变:房企“离职潮”汹涌来袭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1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