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5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王)中国人民银行28日晚宣布,从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至1.3倍。

这是自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两年来首次降息以来,三个月内的第二次降息。2月初,央行还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
在2月份发布经济数据之前,央行在春节后的第一周采取了重大举措,市场各方对这一举措有不同的解读。
连平: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和宽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报价601328)表示,降息表明,对资本外流的担忧已经让位于短期内稳定增长和防止通缩的需要。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和宽松。鉴于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接近减息后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空的减幅非常小。在外汇和资本外流压力较低的情况下,RRR可能会下调一至两次。未来可能取消贷存比评估将有助于降低债务成本。

李大霄:降息对市场的影响没有上次那么积极
英达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此次降息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上次降息已经得到了充分回应,此次降息的回应可能不如上次。不要对股市的影响过于兴奋。上一次降息是初恋,市场基金充满激情,这一次市场会有反应,但不能与上一次相比。下周,a股市场仍对房地产、基础设施和金融这三类股票最为乐观。黑五股仍应避免,周一不应出现全面上涨。

杨德龙:预计今年将会再次降息和多次RRR降息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表示,央行此次降息主要是针对当前低迷的经济增长形势,消除了市场对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目前,全球许多央行都加入了量化宽松的浪潮,以提振经济增长势头。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地两次降息,一次下调了RRR利率。预计年底前将再次降息和多次RRR降息。

陆政委:降息是必要的,但效果是钝化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报价:601166)表示,降息是必要的,但效果并不明显。央行对称降息是对当前经济低迷和通缩压力的回应,但央行债务不能在汇率突破后立即下调,这使得贷款利率难以明显下降。在不降低汇率的情况下,降息几乎没有效果。如果不被打破,降息的效果将被钝化。降息后,RRR未来将继续下调,汇率将继续走软。

董登新:存款利率上限加大了银行股的压力
"银行股可能在周一下跌。"董登新解释说,在银行资金短缺的前提下,银行更愿意降低RRR利率,而不是降低利率。“如果他们不降低RRR利率,他们将要求原本资金短缺的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这可能导致银行更加‘不愿放贷’,并进一步加剧‘银行资金不足’。因为降息后,社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但降息后,银行存款的分流会进一步增加。这就是矛盾所在。”

滕泰:我们应该增加降息
万博经济研究所所长滕泰最近表示,经济正处于通缩之中,存在局部衰退的风险。决策层已经开始重视它,但力度和速度并没有反映出行的驱动力。考虑到半年政策的滞后期,3月是采取行动的最后机会。建议在两会召开前降低RRR利率并两次降息,否则2015年的社会经济目标将得不到保证,地方金融风险将会出现,失业扩大,经济衰退。鉴于央行降息,滕泰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努力。

谢百三:利率下调空银行股今年应该会下降到2%
复旦大学教授、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表示,由于中国各银行的存款利率将采用最高浮动利率,因此利率只会从3.3%(2.75%*1.2)降至3.25%(2.5%*1.5),变化不大;然而,贷款利率已经下降,因此降息将有利于银行股0/。谢百三表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利率非常高,美国、日本、英国、欧元区和香港的利率都低于中国。他认为,中国今年仍有一两次空减息,估计存款利率降至2%后不会再下降。

左:传导机制不畅或影响降息效果
经济学家、银行证券部总裁顾问左表示,央行顺利降息。她认为这次有必要降息。目前,融资成本非常高,不利于在实体经济中创造有效需求。因此,空为了降低资本成本,增加资本利润,引导市场利率下降,并主动做出调整。同时,左指出,目前的传播机制不畅,影响了健康效果。中央银行应采取相应的改革或其他调整措施,管理风险,平衡资产负债表,提高市场利率,理顺银行指导机制。左进一步指出,要完善传导机制,就必须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使其能够利用市场资源为实体经济服务。

朱:预计降息将继续推出宽松政策
中信证券(600030)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朱表示,降息是市场预期,未来将出台更多宽松的货币政策。朱表示,降息是市场预期,并没有什么大的意外。根据当前经济运行分析,通货紧缩仍在加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急需及时做出政策调整。

林采宜:央行降息主要是为了对冲cpi下跌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央行此次降息主要是为了对冲cpi下行风险,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林采宜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稳定的货币供应和基本稳定的实际利率,而1月份的低cpi数据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因此央行下调利率以引导利率下降。鉴于中央银行进一步放开利率灵活性,林采宜认为这是利率自由化在政策上的具体实施。虽然短期内银行可能因利差收窄而减少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刺激银行金融服务的改善。

新闻背景:全球宽松政策的浪潮已经复苏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宽松的货币政策几乎席卷了全球各大央行,导致国内货币纷纷贬值。新西兰央行暗示准备降息;新加坡宣布将在正常政策周期之外下调新加坡元政策区间的斜率;今年2月,泰国央行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实施更多宽松政策,而印度、挪威、加拿大和丹麦的央行都下调了利率。今年1月,欧洲央行甚至提出了一项慷慨的量化宽松政策——从3月份开始,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国债。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可能成为今年唯一一个加息的主要经济体。
标题:央行突然再祭降息重拳 十学者解码货币政策松紧度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2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