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2字,读完约8分钟
制图:宋松
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颁布,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为什么选择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这对存户的权益会有甚么影响?这对金融改革的大局有什么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接受了记者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专访。

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在目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它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
潘:存款保险作为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已经研究酝酿多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要求,各方都很关心。主要原因是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业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和宏观审慎监管一起,构成了金融安全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利益,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网,建立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存款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主要有哪些方面?
潘::存款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金融机构运行机制、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存款保险以立法的形式为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完善和加强现有的金融安全网。通过加强存款保险与央行金融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的协调,可以共同提高中国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率。通过实施基于风险的差别利率,鼓励银行谨慎而稳定地运营。即使个别银行的经营出现问题,存款保险作为市场化的处置平台,也可以灵活运用收购、承诺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置,同时充分保护存款人,尽量降低处置成本,保持金融服务不中断,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基础金融改革将优化金融生态
记者:存款保险作为一项基本金融制度,被称为金融改革的“第一步”。这一制度的引入将如何推动中国下一步的整体金融改革?
潘: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可以为其他金融改革提供支持。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形成和丰富金融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可以为大、中、小银行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此外,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参与者更多的自主权,这不仅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对金融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款保险通过差别利率和早期修正机制及时修正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强化积极激励和市场约束,促进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存款保险制度的引入将对改善中国的金融生态产生什么影响?
潘: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银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应该指出,在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方面,特别是在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方面,空仍有很大的空间。存款保险通过为大、中、小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形成有效竞争、多层次、宽覆盖的体系,丰富金融服务和供给,提升金融包容性水平。同时,存款保险有利于加强市场约束和及时修正风险。通过实施风险级差率和早期矫正等措施,风险的早期发现、早期矫正和早期处置可以防止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中国银行业运行稳定,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记者:中小银行是目前银行体系发展的短板。许多小企业经常报告融资困难且昂贵。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这种情况会否改善?
潘: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为银行业特别是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从信息对称性和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基于地方微观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具有比较优势,这一点已被大量研究文献和国际国内实践反复证明。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和小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可以客观地提高这些银行的信用,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等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金融结构和布局,促进形成有效的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小金融机构体系,丰富基层金融服务和供给,从而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和昂贵状况。

记者:存款保险制度会不会导致中小银行转移存款,引发银行风险?
潘:目前,中国银行业经营状况良好,整体运行稳定。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对现有金融安全网的完善和加强,可以进一步增强银行业的稳定性,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该制度的引入将是相对稳定的。设定50万元的还款限额,可以充分保护99.63%的存款人,包括各类企业,充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业的稳健运行。需要注意的是,限额支付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限额以上的存款没有保证。大储户与银行业务合作更紧密,风险识别能力强,不易移动。根据规定,在处理问题保险机构时,存款保险大多采用收购、承办等市场化手段,将问题机构的存款转移到医疗机构,使存款人的存款和业务继续得到充分保障。

系统设计不仅基于中国的国情,也反映了国际最佳实践和基本规范
记者:存款保险制度在国际上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借鉴了哪些国际有益的做法?
潘:目前,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24个成员中有21个已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研究和设计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方案的过程中,课题组系统总结了我国存款人保护的现状和历史上应对金融风险的经验教训,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同时,还组织力量对国际存款保险的主要模式和成熟做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充分吸取了危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转向风险最小化模式,强化了存款保险的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责任。这也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方案设计提供了最新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理念和方向有很高的共识,包括存款保险不能是一个“支付箱”,而应实行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应具备必要的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功能,并尽可能早地发现、纠正和处置风险。它只是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正反经验教训,反映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要素和国际发展改革趋势。

公众意见总体上是积极的,该系统将顺利实施
记者:从征求意见稿发表到正式发布,用了4个月的时间。各方的反馈是什么?正式草案采用了什么?
潘:根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存款保险制度将从2014年11月30日起通过中国政府法律信息网向社会公开,为期一个月。从征求意见的情况来看,各方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权益,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建议为了充分保护存款人的权益,应进一步明确存款保险机构偿还存款的期限。对此,有关部门已认真研究并采纳。《条例》第十九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自规定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还存款人的保险存款。

记者:谁来支付存款保险费,按照什么标准?
潘:存款保险的保费由被保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存款人无需支付。收取保费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中国存款保险采用基准利率与风险差率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促进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考虑到国际经验、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和风险处理需求等因素,中国的存款保险费率水平将低于大多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初始水平和现行水平。利率标准不固定,可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存款结构和存款保险基金积累水平进行调整。

记者:中国人民银行为引进该系统做了哪些准备?
潘: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综合研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和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存款保险的完整政策框架已逐步建立,主要包括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风险处置。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和相关工作部署,按照《存款保险条例》,扎实做好系统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大存款保险的宣传和引进力度,做好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存款保险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要加强存款保险与央行金融稳定、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提高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率。
标题:潘功胜:存款保险制度让银行更稳健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5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