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8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日电-不到一个月后,存款保险制度将正式实施。存款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有利于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纪律,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内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私人银行可能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民间资本的进入,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引入存款保险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为了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确保存款保险制度的公平合理,促进银行业的公平竞争,条例中规定的存款保险是强制性的。央行负责人表示,存款保险采用基准利率和风险差率相结合的利率体系,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形成积极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保险机构的市场约束,促进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保险费率的应用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高风险的机构适用更高的保险费率。不同的适用费率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根据《存款保险条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包括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参加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将开启银行竞争的新时代。存款保险制度最高支付限额的初衷是在破产的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证大多数人的存款安全。原本拥有“隐性政府担保”的银行被迫失去“依靠大树乘凉”的先天优势,转而将保险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来分担商业风险。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让私人银行受益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存款保险可以客观地提高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同时,差别利率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郭田勇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解释说,私人银行对公众来说是新的。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储户会认为大银行的操作风险更小,还款问题的概率也更小,所以把钱存在资金充裕的大银行更让人放心。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存款人之间,特别是小存款人之间,几乎没有差别,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还款是一种保证,这实际上增强了公众对私人银行的信心,提高了它们的竞争力。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形成和丰富金融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护送下,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将继续加快。银行可以设定自己的价格,储户可以四处逛逛,选择自己的银行存款。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指出,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的自主权,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对金融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款保险通过差别利率和早期修正机制及时修正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强化积极激励和市场约束,促进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提示:

酝酿了21年的《存款保险条例》终于在3月31日颁布,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规定,最高还款限额为50万元,央行表示这一标准可以覆盖99.63%存款人的所有存款。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的资本主要来自民营部门,民营部门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更强。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管,民营银行往往会因风险问题而倒闭。民营企业开办银行的重要动机是为企业搭建资本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一旦关联企业出现问题,贷款无法偿还,民营银行将面临巨大风险。2014年7月25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4年上半年银监会工作会议上透露,银监会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设立申请。

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相关阅读

存款保险的一种解读:培养存款的“风险意识”

标题:存款保险解读之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惠及民营银行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