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3字,读完约2分钟

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事业单位企业年金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些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养老保险的“整合”又向前迈出了一步。那么,什么是职业年金呢?如何支付职业年金?养老金和企业年金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职业年金是政府机构人员的“变相福利”吗?中国经济网记者将逐一回答您的问题。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如何付款?要付多少钱?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年金费用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单位支付的职业年金费用比例为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已付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代缴。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此外,公职人员最关心的是职业年金的支付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公务员和公职人员,缴费基数为上年基本工资、天津市国家统一补贴和天津市标准化补贴;对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为基本工资、国家统一津补贴和绩效工资。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也就是说,如果一名公务员的月收入为5000元,包括基本工资2000元,则该员工的职业年金缴费基数按5000元计算。在此基础上,公共机构的人员将加入绩效工资。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养老金和企业年金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换句话说,职业年金是以养老金制度为基础的,公职人员在享受养老金福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职业年金。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谈到职业年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企业年金,但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报道,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完全不同。职业年金实际上是公职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企业为吸引人才而支付给员工的企业年金。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而企业年金是企业的自愿行为。

专家:不是“变相福利”

引入职业年金时,市场上也存在问题。在养老金福利的基础上增加职业年金对公职人员来说是一种“变相的福利”,这会导致新的不平等吗?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些机构和机关的工作人员受过高等教育,如果一个人读完博士后30岁,他只会退休30年。如果一个城镇企业的工人能在16岁时工作,他也将在60岁退休,并缴纳44年的养老保险。

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因此,如果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两个群体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将会扩大,这是不公平的。(中国经济网记者蒋宁伟)

标题:养老“双轨”制被终结 职业年金“答疑解惑”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