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日发布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和新兴经济体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将继续显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放缓。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低潜在增长率已成为新的现实。

根据报告中的一项新调查,全球产出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急剧下降,自金融危机以来,许多经济体一直面临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局面。调查显示,产出增长放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济增长“速度极限”的降低。所谓“速度极限”是指一个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增长,即在不推高通胀水平的情况下扩大商品和服务生产的速度。潜在产出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从长期来看,潜在产出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供给以及生产率的变化。

该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后,许多经济体在潜在产出增长的一个或多个关键组成部分的扩张方面出现放缓。近年来,尽管许多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更多资金,但许多国家仍未能利用宽松的金融环境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长潜力将停滞不前。

报告预测,随着一些危机相关因素的逐渐消退和资本投资增长率的反弹,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金融危机后6年的1.3%反弹至2015年至2020年的1.6%,但仍远低于危机前2001年至2007年的平均2.25%。

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更加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从2015年到2020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将从2008年的6.5%进一步降至2014年的5.2%,比危机前水平低近两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缓慢,全球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导致的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放缓是潜在增长率放缓的主要原因。这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例如,未来五年,德国和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预计每年减少约0.2%,现有劳动力的老龄化速度高于新增年轻劳动力的老龄化速度。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情况相似。报告称,尽管全球经济形势有所改善,生产资本逐渐增加,经济活动正在复苏,但老龄化趋势决定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未来的潜在就业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

经济前景趋于黯淡的另一个因素是全球生产率的放缓,尤其是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率方面的削弱。报告指出,在金融危机之前,科学技术对发达国家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直在减弱。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潜在增长率的放缓主要受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率)放缓的影响,新兴市场的科技推广也接近瓶颈,这可能会限制科技推动生产率提高所释放的经济增长潜力。

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将带来一系列不利后果。对于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元区、日本等地区,偿还旧债难度加大,央行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有限,投资水平也受到市场情绪的制约。对于许多出口疲软、债务负担加重的新兴经济体来说,随着借贷成本的上升,抵御经济冲击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对所有经济体而言,增长的潜在放缓意味着生活水平不会以接近金融危机前的速度得到改善。

报告指出,提高潜在产出应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重点,各国应相应调整政策,如鼓励创新和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其中,发达经济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需求增长,而新兴经济体需要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来突破关键瓶颈。

虽然各国的政策组合不同,但本报告提供了一些普遍适用的政策建议。例如,增加对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以促进投资和资本增长;从专利制度、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方面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支持,鼓励创新,提高生产率;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提高老龄化国家的劳动参与率;改善商业环境和产品市场运作。
标题:IMF: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将持续低迷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0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