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0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约1.97万亿元,涵盖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这意味着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ppp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将一发不可收拾。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不仅资金需求巨大,而且是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公共服务领域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有一些盈利项目;棚户区改造有不同的做法,有些地区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和储备收回成本。这一趋势决定了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渠道必须多元化,以适应城镇化各方面和参与者的资金需求。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考虑融资规模,还要考虑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相关金融风险的防范。特别是宏观调控要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相结合,这就需要前瞻性的多元化融资机制设计。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过去,城市化进程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由地方财政承担,导致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加大。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环境下,这种粗放的地方投融资机制的可持续性大大降低。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行政权严重不平等。从近两年城市投资债券发行规模大幅下降和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的情况来看,寻找地方投融资的新渠道和新机制势在必行。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根据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现有债务将纳入预算管理,地方政府将通过政府债券的方式借款。地方政府债券的自发偿还开辟了城市化融资的新途径。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5月8日,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2015年定向承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议在财政部发行的置换债券限额内,定向承销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部分现有债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对于缓解现有地方债务风险意义重大,同时也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为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融资能力创造了条件。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必须在顶层设计中协调好为城镇化融资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发展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前两者侧重于非营利项目,配合使用财政资金,并通过政策手段配置资源以弥补市场失灵。从长远来看,它也将是依托新型城镇化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具有通过金融手段和杠杆作用优化区域布局的功能。商业金融,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债券市场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融资,都可以提高城市化融资的市场化程度,盘活城市化资产的流动性,调动充足的民间资金。

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此外,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对城镇化融资也极为重要。山东等省已确定将设立省级城镇化投资引导基金。在城市化基础设施项目商业效益低下的背景下,引导资金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可以发挥杠杆作用,并引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事实上,在许多地区的棚户区改造案例中,通过将公益项目与商业项目相结合,整合土地资源和财政资源,可以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引入基础设施领域。

标题: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融资渠道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