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9字,读完约4分钟
广州通宇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宇通信”)于6月1日披露了一份新的招股说明书(预披露)。在新的文件中,虽然公司弥补了实际控制人占用资金的遗留问题,但也暴露了一个新的缺陷——竞争对手起诉公司侵犯专利,案件尚未结案。

2014年,业绩增长了4倍以上
根据预披露文件,通宇通信主要从事通信天线和射频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吴、、石桂清。公司计划此次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基站天线产品的拓展等项目。

通榆通信这次重新踏上了ipo之路,2014年业绩的飙升应该会给它足够的信心。根据新的预披露文件,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8亿元、6.09亿元和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12万元、6816万元和3.5412亿元,其中2014年利润同比增长419%。

对此,公司列举了五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得益于国内外通信运营商对4g网络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以及对3g网络的持续投资,公司销售订单同比大幅增长,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6%,毛利率同比增长5.36个百分点。此外,公司严格控制销售和管理费用,减少应收账款和存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记账漏洞已经得到弥补
通榆通信不是第一次冲刺ipo。早在2012年5月,该公司的ipo就将被拒绝。中国证监会披露了当时的否决公告,称通渝通信实际控制人在报告期内通过11个单位占用公司资金,实际控制人未向公司支付资金占用费。此外,2010年5月,公司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返还企业所得税20,732,400元和5,028,100元,共支付滞纳金8,364,300元。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公司没有在申请材料和现场听证中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实施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弥补了这个漏洞。根据最新预披露材料,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田萍华林粮油商店等11家企业占用公司资金9200多万元。截至2010年6月,公司已分阶段收回这部分资金。2012年12月,即公司第一次ipo sprint被拒绝半年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在上述资金占用期内,根据上述期间的银行贷款利率,对公司进行了总利息约729万元的补偿。

资深财务专家告诉记者,关联方占用资金但不支付占用费的行为可能是由于关联方交易的存在和披露不充分,利益转移的嫌疑,以及财务问题上污点的存在。

也暴露了专利诉讼的缺陷
然而,在新版本的预披露文件中,通榆通信暴露出一个新的缺陷——引发专利诉讼。
2014年5月底,公司收到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的应诉通知书。主要内容是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和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起诉该公司侵犯其“复合移相器”(专利号zl200810027153.x)、“小型智能天线”(专利号zl200720059003.8)和“用于

为此,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2015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复合移相器”专利权部分无效,维持“移动通信天线移相器调整装置”专利权有效,“小型化智能天线”专利权完全无效。

目前,与“复合移相器”和“移动通信天线移相器调整装置”专利相关的侵权诉讼已在法院审理,法院判决尚未收到。
据了解,作为通榆通信的竞争对手,京信通信于2003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是内地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2014年,京信通信的年收入为53.86亿元,几乎是通榆通信总收入的四倍。

一名律师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如果法院裁定通榆通信侵犯了京信通信的专利,那么已经生产的产品将无法在市场上流通,库存必须销毁,这会给京信通信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侵权销售继续,将是非法的,另一方可以要求继续索赔。

据调查,涉案专利对应产品的销售收入为2030万元,占公司2014年销售收入的1.35%;毛利1269万元,占销售毛利的1.94%。此外,根据京信通信的索赔,其索赔金额为1000万元,仅占通宇通信2014年利润总额的2.42%。
标题:专利侵权官司仍未了通宇通讯IPO再闯关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4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