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民间融资风险初步化解,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继续暴露。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温州了解到,当地金融环境呈现新特点。对于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来说,除了引导各种资金“注入”有效的融资需求外,新一轮风险资产处置也拉开了序幕。此外,温州市政府正计划申请首个地级市“坏账银行”,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塑信贷环境。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行业分析师指出,温州模式是中国民营经济的缩影。作为一项金融改革试点,温州的尝试可能值得在中国推广。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温州银监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温州不良贷款率为4.39%,比年初略有上升0.31%。从去年底到今年的情况来看,不良贷款率基本稳定,不良贷款余额超过300亿元,另有500亿元被列为关注贷款。根据该计划,温州今年将处置和核销约400亿元的不良贷款,相当于去年的处置规模。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另据了解,温州市政府正积极筹备成立中国第一家地级“坏账银行”(即资产管理公司)。但是,根据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移管理办法》,原则上省级人民政府只能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运营公司。因此,温州仍需努力突破这一限制。“实际上,温州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规模在浙江省是很大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熟悉当地情况、扎根当地、同时又符合市场需求的资产管理公司。”温州金头集团的一名人士告诉《经济信息日报》。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从温州的风险资产来看,“不良贷款具有正态分布的特点,即30万至50万元的额度贷款一般正常,1亿元以上的额度贷款也相对正常,主要是因为2000万至1亿元之间的贷款企业的风险承担率比较高,这些企业在2010年至2011年已经初具规模。”温州已有4300家工业企业和300多家非工业企业初具规模。他们是当时政府和银行信贷的主要支持对象。但是,由于信贷的快速扩张,投资偏离了主营业务,最终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现在都暴露出来了。”温州市政府内部分析师表示。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在温州金融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看来,自2011年温州黄金改革试点以来,除了开放个人海外直接投资外,之前的12项改革措施仍在进一步规划之中,其他许多改革也已初见成效,尤其是在风险资产处置和坏账处置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为了解决金融风险,我们自2012年以来针对后续融资可持续性压力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当我们处理危机时,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流动性。去年,温州新增信贷500多亿元,虽然低于债务危机前的高点,但在当前时期还是相当多的。”上述温州市政府消息人士进一步透露。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事实上,温州民间融资规模一直在萎缩,许多民间担保公司已经倒闭,小额贷款公司很难投放贷款。归根结底,当地的信贷环境已经被摧毁。今后,打击逃废债务和完善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尤为重要。要化解企业债务风险,需要政府、银行监管部门、银行和司法部门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机制,防止银行放贷,处理债务承诺和债权分配问题,同时防止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手段带来新的债务风险。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今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温州金改“新十二条”,其中提出“完善小额贷款核销处置机制”,化解风险。完善企业帮助解决困难的咨询机制,建立健全不良资产风险防范和处置体系。充分发挥“一府两院”联合体制的作用,推进政府、银行、企业和法律联动机制的建立,创新金融债权差别化处置的工作机制和方式。优化实施民间融资备案制度。严厉打击涉嫌犯罪的逃债行为。"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对于信用体系的重建,很明显,“探索建立政府信用增强的长效机制。”完善政府贷款资金管理,创新金融资金竞争性存储机制。实行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互助增信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行业引导基金,积极推动省级政府引导(投资)基金在温州设立参股子基金。培育和发展天使投资。”在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温州法人金融机构。探索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

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温州的金融环境有望企稳。在经济低迷的过程中,如何找到有效、真实的信贷需求,将考验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也考验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复苏势头。“目前,私人银行的试点已经启动,现在私人资本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金融领域。还有空的小微企业融资和金融服务。今后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信贷产品和风险控制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值得探索和尝试。”温州工商银行的侯念东告诉《经济信息日报》。

标题:温州年内计划再核销400亿不良贷款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