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8字,读完约2分钟

2012年,艺术家马良将一辆大卡车改装成了一个移动照相馆,并免费为全国35个城市的1500多名陌生人拍照。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木偶工匠,并创作了一部木偶装置剧《爸爸的时光机器》。“这是一部献给我父母的戏剧作品。这个表达是木偶。戏剧和木偶不是我的专业。我只能凭借完全无知的戏剧经验和即兴创作团队,开始一段‘愚蠢’的创作旅程。”这部作品有望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与观众见面。

马良:做个手艺人

走进马良工作室,一艘巨大的手工制作的木制宇宙飞船悬挂在房间的顶部,船首支撑着像恐龙头骨一样的帆布翅膀和铁架,房子的顶部悬挂着一根弹性绳索,用来悬挂七位创意工作者有生以来第一次完成的木偶。它的身体是由木头、牛皮、纸粘土、玻璃钢面具、人体模型、橡胶假体等材料制成的,共有1525个零件。在制作过程中,马良保持了木偶装配的粗糙简单,并赋予我的木偶“蒸汽朋克”的角色。

马良:做个手艺人

剧本、木偶制作、美容舞蹈、多媒体动画,甚至演员的招募、演出场地的协调、宣传等工作都需要马良的亲自动手。当它是一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木偶时,每个手指关节都能像真人一样灵巧地移动。最初,“榫卯”是用在接头处。马良说:“在戏剧中我能掌握的东西很少,木偶剧是关于艺术设计的,这对我来说很容易控制,但我需要时间!”

马良:做个手艺人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艺术家的创作已经成为消费主义和大众传媒交织的综合体。马良坦率地说:“我以前有很多这样的作品。”我一直在寻找我的创作道路,逐渐意识到我其实是一个工匠,一个工匠,艺术家这个词很自负。事实上,艺术家等同于工匠。如果你像工匠一样稳定,你根本无法创造。”

马良:做个手艺人

他说:“比如说,我现在做的木偶剧就是一个工匠的状态。它有最简单的一面。要求我掌握齿轮传动、金属焊接、电气传动等工程机械的技能,掌握木偶人物自身的运动原理。甚至木偶人的皮革抛光也需要非常细致。对我来说,我需要这样一个缓慢的过程来完成我的工作。”

标题:马良:做个手艺人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