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5字,读完约8分钟

狮子银行

汇丰百年传记

(英语)理查德·罗伯茨的大卫·卡恩斯

张建民翻译

——读《狮子银行:百年汇丰传记》

徐进

不管事情如何变化,汇丰银行永远是一个传奇。

由英国商业历史学家大卫·卡恩斯和理查德·罗伯茨撰写的《狮子银行:汇丰银行百年传记》是近期商业历史写作的杰作。这本书是在汇丰集团的授权下写的,所以他们两人能够查阅许多积满灰尘的汇丰文件并进行许多内部采访。当然,作者也保持了相对独立性。纵观整本书,两位作者实际上不仅记录了汇丰银行的历史,还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侧面。第一作者大卫·卡纳斯在英国受到高度赞扬,他的书获得了多项图书奖提名;他不仅写过英国战后历史、英国家庭和现代英国,还对金融历史感兴趣。他以前写过伦敦金融城的历史和金融时报的历史。第二位作者理查德·罗伯茨是伦敦国王学院的教授,也写过金融历史方面的书。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我读过一些关于汇丰和其他机构的传记。坦率地说,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阅读或不阅读。我原以为狮子银行是一样的,但偶然捡起来后,我发现这本卷帙浩繁的书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这不仅是由于汇丰银行给予的授权和独立许可,也是由于作者雄心勃勃的打算,要从香港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变化的角度来审视汇丰银行。这种技巧自然与大师的授权无关,而是在于作者的眼光和心机。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生活在一个经济不断吞噬一切的社会,商业史的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幸的是,伟大的企业来来去去,而伟大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近年来阅读的相关作品也不尽如人意。对于国外来说,也许最近最受欢迎的企业是it新贵,而互联网的历史只有二三十年,还没有定型,人物需要完善。对中国来说,情况不同。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热衷于写商业史,其中很多都是基于成功研究视角的自吹自擂的企业传记或企业家传记,这使得这样的书注定是短命的,无法流传——这是中国企业的遗憾,他们的一切都淹没在时代的喧嚣之中,这也是中国商业史写作的遗憾。中国诞生了许多市值惊人、规模巨大的财富500强企业。中国企业30年来从未缺少过故事和戏剧,但却没有相应的商业史著作。恐怕原因是企业不愿意给作者更多的信息,更不愿意给他们独立的判断和思考空.没有平等和独立,任何领域都不会产生重要的作品。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时至今日,汇丰在香港仍被称为“外资银行”,在内地更被视为英国银行。事实上,汇丰银行不仅在过去与香港有很深的渊源,也尊重香港在成长甚至发展中的机遇。英文缩写“汇丰”代表香港和上海银行业,它不仅标志着汇丰与中国之间150年的历史,也标志着汇丰是中国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篇章。1865年3月汇丰在香港成立一个月后,其上海分行开业。七年后,汇丰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上市公司”。在中国仍由银行主导的时候,汇丰与清政府在薪酬问题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直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央银行,汇丰银行扮演了实际中央银行的角色,直到1929年,它仍然是海关收入的报关银行。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上海租界,汇丰银行在mainland China的经营受到极大阻碍。汇丰在亚洲的42家分行中,有36家落入日本人手中,162名欧洲雇员被监禁,该行总经理范德利尔·格雷伯恩甚至被折磨致死。1945年后,汇丰在上海收回了被日本没收的资产。汇丰高管曾预计业务重组,但结果是“举步维艰”。英国人明白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根据现有的记录,早在1947年,英国派往中国的贸易代表团报告说,“战后,几乎所有在上海的英国企业都将其在中国的主要办事处从上海迁到了香港。”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在战后的历史格局下,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港口,在冷战的夹缝中获得了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无数的人涌入一个小小的地方。日本占领期间,香港人口为60万,但在1946年迅速增加到160万,10年后增加到260万。在涌入的各种各样的人中,有许多是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带来了资本,而且使香港成为一个工业中心。汇丰银行1946年在香港开业时,立即承认日本在1942年以汇丰名义发行的1600万港元是有效的,并对公用事业和私营企业给予了更宽松的信贷支持。这些措施使得汇丰在香港的地位日益稳固,甚至赢得了未来的“准中央银行”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到20世纪70年代,香港拥有世界第三大外资银行网络,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总部位于香港的汇丰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进行全球收购。随着20世纪90年代总部迁至伦敦,汇丰成为一家国际性银行,其香港特色似乎也逐渐被遗忘。现在,汇丰集团正式宣布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在欧洲、亚太、美国、中东和非洲等7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6100个办事处。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作为一家从香港起步的全球性银行,汇丰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其全球化进程,并购是不可避免的一步。但收购只是开始,整合是关键。大规模扩张埋下了许多隐患,而规模扩张必然带来管理的复杂性。一方面,这样的规模扩张会稀释汇丰的创业精神吗?自汇丰收购香港恒生银行和美国海丰银行以来,它有一个不变的习惯: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机构品牌,还赋予这些机构很大的独立性。在这些收购交易中,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的干预足以耗尽所有各方,这些交易包括汇丰瑞士私人银行(HSBC Swiss Private Bank),该行将在未来报告避税丑闻。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大多数事情可以持续一百年,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从商业历史来看,延续百年老店的原因与企业文化或企业基因密切相关。这对汇丰来说是什么?那么是什么让汇丰如此与众不同呢?为什么汇丰被认为是可靠的?在查阅了许多内部文件和采访了许多关键人员之后,本书的作者得出结论:有一群人最能代表汇丰的特点:这些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被称为“远东雇员”,1977年以后,他们被称为外国雇员,然后是国际管理人员,然后是国际经理。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这一群体的特征甚至可以追溯到汇丰银行成立之初,也许与维多利亚时期公立学校倡导的一些价值观有关。他们通常是英国侨民,上的是公立大学,喜欢橄榄球,在1977年以前一般都是男性。1977年,该组织共有341名国际管理人员。他们将在伦敦呆几年,然后进入香港的形成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住在香港太平山云岭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在14个月的学徒期间学习各种银行业务——这看起来有点像军训。事实上,汇丰管理层一直以准军事组织为特征。一位汇丰高管回忆道:“当我还是学徒的时候,银行主管不在乎你做什么,但他要求你每天最迟在8: 30之前坐在办公桌前。”永远不要让他们在球场上或公共场所失望。”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事实上,国际经理人制度看起来有点像外国公司中受欢迎的管理培训生,但显然汇丰承诺并支付更多,即银行提供终身就业,他们的回报是绝对忠诚。他们完成学业后,经常被委以重任,甚至被派往其他国家。他们不仅服从,而且他们的妻子也给予支持。这个系统可能看起来令人困惑,甚至是封闭的,但事后看来,它似乎是汇丰良好运营的基础。这个制度的优点在于选拔人才。这些国际经理人不仅了解各种业务,而且被认为带有群体基因,可以在世界各地随时迅速“灭火”,他们经常成为各地的“当地皇帝”。与许多外资企业普遍采用的直线管理相比,汇丰更加信任区域管理,这使得权力更加分散和灵活,但前提是人员可以信任,风险可以控制,这无疑是由国际经理人制度来保证的。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汇丰在上海的网点一直存在,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是如此。自1949年以来,它是mainland China为数不多的外资银行之一,被称为“老四”。随着2007年wto银行业五年宽限期的结束,以及中国对外资银行法人注册限制的放开,汇丰成为首批获准注册的四家外资银行之一,其注册地也选择了上海,这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回顾汇丰150的历史,我们终于可以发现,香港永远是汇丰的中心,不管它来了还是走了。事实上,除了我们常说的汇丰银行(HSBC)之外,HSBC过去也被称为香港银行(hong kong bank),这两个词在英语语境中都可以指汇丰银行。可以说,作为一家银行和银行集团,汇丰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谈生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关注着商机。这就是汇丰从香港海滩上的一家小银行转型为全球金融巨头的秘密。

标题: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汇丰基因是什么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