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6字,读完约3分钟
杨伯林是北京大学的金融学硕士。在华夏基金工作的五年中,她致力于高管团队研究,后来担任华夏高管团队负责人。早在2011年到2012年,杨伯林就对网络医疗的概念持乐观态度。“当时有两只股票做网络医疗,市值约20亿元,估值30到40倍。与当时的震惊城市相比,这个估价非常昂贵。”杨伯林回忆说,当时,市场仍根据成长型股票的表现对其进行估值。当时,这两家公司的业绩低于预期,网络医疗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杨伯林坚持认为,在需求方面,医疗保健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在未来5-10年,并肯定有医疗信息控制费用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和医院的投资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带着这个想法,杨伯林去了很多类似的公司进行调查,包括一些未上市的医疗信息公司。他发现,2012年,该行业许多公司的订单和收入翻了一番,但他乐观的两家公司的业绩仍低于预期。研究tmt数年的杨伯林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个市场尚未发现的机会。回到公司后,她立即建议基金经理购买这两只股票。

“当时,市场上还有很多人在等待。他们希望等到市盈率调整到20至30倍,因为当时市场习惯用这个区间来衡量成长型股票的价值,但他们从来没有等过。”杨伯林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两只未来的大盘股已经横盘一年了。2013年,两家公司的股价开始爆发,成为当时华夏基金的重量级股票。过去,市场的逻辑是,首先,业绩开始爆发,出现了高速增长,然后股价迅速上涨。

后来,医疗信息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他们在行业中的卡的地位远比软件的定位重要。由于保险公司、人保部门和医院在行业中的地位比较早,他们与这些公司进行了合作,这两家公司凭借卡的优势成为了类似互联网的企业。从那以后,他们的互联网属性变得越来越强。迄今为止,投资者完全忽略了他们的估值。“当时,我谈到了这个逻辑。纳斯达克也有类似的公司,市值接近300亿美元,而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只有几十亿元,但业务上没有区别。为什么外国能给出如此高的估值?后来,我意识到一旦卡在政府和医院的地位优势得到体现,大家都会主动来找你的。”

“当时,每个人都仍然把软件行业看作是一个工具行业,喜欢看性能,但事实上,软件是最容易实现网络化的行业。从今年的表现来看,计算机行业从“互联网+”中受益最大。杨伯林指出,软件公司在垂直行业的估值现在可以这么高,因为他们有优势的卡位置。如果允许一些互联网巨头在垂直行业做软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然而,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这种努力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他们的盈利模式不在这里。他们衡量的是,在收购这些公司后,他们可以控制进入,以及它对现有盈利模式的价值。因此,这些互联网巨头愿意支付如此大的溢价来收购。

市场会证明一切。杨伯林当年发现的4元左右的股票已经成长为近100元的大牛市。到目前为止,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入驻,网络医疗的概念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他认为,许多具有“互联网+”概念的公司的未来市值很可能超过外国公司的估值水平,市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也会出现。
标题:两只牛股打响成名战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7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