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5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是结构性、周期性和体制性因素叠加的结果。从短期调控政策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与以往政策的力度不够有关,还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执行不力有关,这使得政策效果难以发挥作用。

1.短期需求减弱和中期结构调整重叠
就短期因素而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外部需求明显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工业企业去库存化,使中国经济继续减速下行。从中期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新兴产业的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衰退的影响。削弱要素投入的支撑作用,提高结构升级的要求,化解以往过剩产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都将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2.宏观政策协调不足
加剧经济的下滑趋势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的减税、减费措施,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保持就业稳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财政支出政策普遍偏紧。2014年下半年,财政支出仅增长2.5%,较上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第四季度财政支出下降1.4%。2014年实际财政赤字率仅为1.8%,低于2.1%的预算目标。虽然今年年初财政支出较去年第四季度明显加快,但第一季度财政支出同比增长7.8%,增速同比放缓4.8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11%,同比放缓7.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放缓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强烈的紧缩效应。由于财政支出通常需要一个季度左右才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去年第四季度财政支出紧缩对当前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2014年,央行两次有针对性地下调了RRR利率,随后推出了中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总规模达8000亿元。加上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万亿元抵押贷款补充贷款,有针对性地支持了经济适用房、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的建设。这些措施保持了金融市场的适度流动性,稳定了市场预期。然而,由于大量资金不断进入股市,一些僵尸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占用了大量资金,使得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难以进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下降4.8%,直接融资比重下降,货币政策总体处于紧缩状态。这是今年年初制造业投资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去年的紧缩货币政策将继续影响经济增长。

从房地产政策的角度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放松贷款和购房限制、降息等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短暂复苏。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继续放松,二手房首付款减少,二手房营业税免税期缩短至两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改善需求,稳定了市场信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然而,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已基本退出房地产市场。在一些刚性的住房需求被释放后,仍然很高的房价需要得到合理的回报,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已经全面下降,继续深度调整的基本趋势。一季度,征地面积、新开工住房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32.4%、18.4%和9.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下降2.9%,其中国内贷款、存款和预收账款分别下降6.1%和8.4%。

3.实施稳定增长政策是困难的
地方政府过去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依靠土地财政解决资金来源,依靠投融资平台支持重大项目。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适应新常态下如何稳定增长,一些国家的稳增长措施难以实施。据调查,今年以来,一些地方还没有接到招商项目,具体工作往往是亏本的。虽然国家大力推进权力下放,但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门、各地方仍有许多会签审批环节。行政效率低下影响了政策的实施。
标题:结构性、周期性和机制性三重因素叠加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7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