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74字,读完约13分钟
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交所1672家上市公司中有1671家披露了2014年度报告或年报数据,包括479家主板公司(吉新忠未披露(报价00972,咨询))、746家中小板公司和446家创业板公司。自2014年以来,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分别新增45家和91家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年报数据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过去一年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方向和正在出现的突破。

对整个样本的统计分析表明:(1)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结构调整机制出现,产业分化明显;并购创下新高,产业融合深入发展;R&D投资普遍增加,企业积极提高创新能力。(2)三大板块差异化发展格局继续加强,主板传统产业继续向好向强,涌现出一批市场化蓝筹企业;中小板的稳步增长有助于结构转型,龙头企业已形成规模;创业板服务于新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创新和增长的特点。(3)新兴产业总体发展趋势良好,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突出;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分化,R&D总体投资持续增长;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齐头并进,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4)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行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新兴企业集团需要进一步扩张,行业增长需要更多的宽容;并购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有些现象需要注意;一些行业面临着去杠杆化的巨大压力,它们的经营状况和债务风险需要持续关注。

2014年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个阶段”叠加,一方面,上市公司经营仍面临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等困难因素。另一方面,随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力度加大,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新的空,以及权力下放和分权等全面深化的改革。在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同等重要、多元并存的情况下,深圳各行业上市公司依靠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整体经营形势良好。

(1)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2014年,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63,115亿元,同比增长8.43%,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增长率分别为5.25%、12.09%和25.57%。回顾2012-2014年,在融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各板块公司的收入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以1671家企业为样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平均总营业收入在过去三年分别增长了20.15%、46.68%和82.21%,相应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31%、13.62%和22.14%。

2014年,深圳上市公司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3782亿元,同比增长11.65%,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增长7.27%、17.71%和16.57%。在2012年净利润下降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13年和2014年继续提高。2014年,深圳92.2%的公司实现盈利,367家公司净利润增长50%以上,比2013年增加125家。

盈利能力方面,2014年深圳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20.87%,略高于2013年,其中主板和中小板分别为19.37%和21.44%,略高于上年,创业板毛利率为33.12%,与上年持平,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并购创出新高,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
2014年,M&A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对M&A的需求继续释放,两轮驱动M&A再创新高。全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36项,比上年增长134.48%。M&A及重组交易金额2048.01亿元,同比增长31.08%,其中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9.52%和418.59%,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

延续2013年的发展趋势,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并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以建立双主体业务和应对行业天花板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开始增多,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业务转型。从M&A目标来看,新兴产业备受青睐,“互联网+”已成为热点之一。自2014年以来,深圳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巨大、金额巨大的并购事件。

(3)R&D投资总体增加,创新能力积极提升
在调整国内外产业分工的过程中,为了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寻求技术能力的支点,向行业高端迈进。2014年,深证披露了年度R&D数据。上市公司R&D投资总额148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89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7%,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增长16.64%和22.84%。419家公司的R&D密集度(R&D投资与营业收入之比)超过5%,占公司总数的25.13%。131家公司的R&D强度超过10%,35家公司超过20%。以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创业板平均R&D密集度达到5.38%,居三大板块之首。

(4)结构调整机制已经形成,产业分化明显
2014年,深圳公司不断反映出“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对不同行业繁荣的不同影响。新兴产业和消费升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如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汽车制造业,文化传播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6.83%、21.49%、36.36%和35.93%,高于深圳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一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环保压力较大的行业继续承受压力。2014年,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行业,化纤制造业整体亏损;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利润分别下降63.00%和41.88%。非金属矿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纤制造业、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下同),在2013年下降7.37%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5.04%。上述行业在深圳上市公司中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资产规模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从2011年的26.43%、11.65%和17.03%分别降至2014年的21.54%、6.14%和13.54%。

(五)现金分红的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
2013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深圳证券交易所向股东返还现金股利的意识和力度进一步增强。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圳已有1208家公司推出现金分红计划,其中分红公司占72.29%,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分红金额1105.73亿元,同比增长18.92%。分红金额最高的三个行业是电机及设备制造业、房地产及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14年,1671家公司的平均股息支付率为29.23%,比上年增长1.78个百分点。剔除亏损公司,230家公司的派息率超过50%;截至2014年年报,58.35%的公司已连续三年以上支付股息。

三个部门的差异化发展格局继续加强
2004年,中小板成立,创业板于2009年推出。目前,主板上市公司有48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74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有446家。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发展,三大板块实现各自市场定位的基础更加宽松,差异化特征更加清晰丰富,差异化发展格局不断强化。

(1)这三个行业的公司在规模和毛利率方面继续呈现台阶式特征
2014年,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平均资产分别为188.99亿元、49.76亿元和17.01亿元,总营业收入分别为81.09亿元、27.61亿元和8.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2亿元、1.74亿元和9400万元。公司资产、收入和利润的阶梯式分布反映了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差异。

2014年,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19.37%、21.44%和33.12%。三个行业的毛利率长期以来由低到高排列,反映了不同行业公司的行业分布和企业成长阶段的特点。例如,创业板公司的轻资产结构比较明显,而轻资产企业的毛利率普遍高于重资产企业。

截至2014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不含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14%、48.81%和34.51%。从绝对指标来看,各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差异仍然明显,导致这种差异的微观基础在短期内仍然存在。

(2)主板:传统产业继续向好变强,涌现出一批市场化的蓝筹企业
2014年,主板净利润前10名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926.86亿元,占主板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4.21%。这10家公司大多位于传统或支柱产业,如银行和房地产,以及消费行业,如食品和饮料以及家用电器。通过各种创新,他们仍然在相对较大的公司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26.95%。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一批主板企业实现了自我积累和延伸扩张的紧密结合,不断做强做大,成为市场化的蓝筹企业。2014年,万科、格力电器(报价000651,咨询)、美的集团(报价00333,咨询)和tcl集团(报价00100,咨询)主板在高度市场化竞争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多亿元,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分之二的主板是国有企业,并购、再融资等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助推器”。2014年,主板公司完成再融资88次,融资总额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家公司披露重大重组计划,涉及金额1428亿元,30家公司完成重大重组,涉及金额948.45亿元。

(3)中小板:稳步增长有利于结构转型,龙头企业已形成规模
2014年是中小企业板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中小板一直立足于中小企业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探索出一条中国中小企业集团与中国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中国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和中国创造培育了一批新的企业骨干。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小板公司的业绩呈现出稳定持续的增长趋势。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和平均净利润的十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54%和15.62%。在保持高增长率的同时,净利润的年波动低于其他两个市场。

中小板的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批规模可观、特色丰富、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被吸纳并出现在分布广泛的竞争性行业中。2014年,经营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中小板公司34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18家,分别比上年增长4家和7家。在深圳市值前20名的公司中,有国信证券(报价002736,咨询)、海维信(报价002415,咨询)、比亚迪(报价002594,咨询)、洋河(报价002304,咨询)、苏宁尚云(报价002024,咨询)、万达影院(报价0000,

(4)创业板:服务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创新和增长的特点
2014年是创业板成立五周年。创业板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兴产业的历史使命,致力于打造经济转型背景下围绕创新配置资金的市场化引擎。

创业板公司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在a股市场上没有的商业模式和新形式已经出现,成为新经济的晴雨表。创业板高科技企业占82.51%,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71.08%,R&D平均投资占收入的5.38%,在三大板块中排名第一。

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迅速发展。2014年,创业板公司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99家,比上年增加25家,净利润超过2亿元的公司有41家,比上年增加8家,包括兰斯科技(报价300433,咨询)、东方财富(报价300059,咨询)、碧水园(报价300070,咨询)、华谊兄弟(报价30000)。2012年至2014年,有68家公司的复合增长率为 占该行业公司总数的15.25%,其中13家公司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626家,占公司总数的37.44%,其中主板76家,中小板233家,成长型企业317家,分别占相应行业公司总数的15.83%、31.23%和71.08%。此外,深圳文化产业有73家上市公司,包括13家主板、32家中小板和28家成长型企业。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收入占比23.05%,同比增长1.81个百分点,净利润占比28.99%,同比增长5.9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不断增强,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1)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突出
2014年,深圳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收入增长17.50%,净利润增长27.72%,73家文化产业公司收入增长22.05%,净利润增长23.60%,均明显高于深圳平均水平。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不断提升,反映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各子行业呈现出许多亮点。

绿色经济表现突出。得益于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和清洁技术产业的逐步复苏,2014年深圳绿色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总收入增长21.34%,净利润增长50.43%。其中,在产业扶持政策、企业自主创新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动下,201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增长22.36%,净利润增长91.73%。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增量市场,2014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21.94%,净利润增长29.92%。其中,互联网行业表现突出,相关上市公司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为41.59%。

生物、新材料和高端设备行业稳步增长。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改善,2014年深圳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上市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86%、8.01%和16.49%,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7.64%、9.13%和12.69%。

(2)行业投资增速分化,R&D总体投资持续增长
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为3.59%,较2013年的2.67%略有上升,但仍较2011年的32.31%大幅下降。
2014年,新兴产业各子行业投资增速差异较大,其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26.37%、39.78%和24.74%,新能源、生物和新材料分别下降17.37%、4.46%和26.98%。

与此同时,这些上市公司的R&D投资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2014年,R&D总投资637.99亿元,同比增长21.41%,占营业收入的4.38%,比深圳整体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通过持续的R&D投资,上市公司不断巩固创新基础,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至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从23.93%和6.22%上升至24.74%和7.52%。

(3)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并举,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2014年,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更加活跃。第一,行业内的横向和纵向扩张以及行业间的多元化发展,如许多环保企业通过横向跨区域并购扩大业务;二是围绕“互联网+”的产业整合成为热点;第三,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跨越式发展,如一些上市公司收购美国或欧洲的企业或团队,以提高技术实力或获得销售渠道。

同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获得内生增长动力。例如,一些光伏制造企业开始涉足毛利率较高的光伏发电业务,探索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创新。

通过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一批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已经成长为子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如资源回收行业的创业板(报价002340,咨询)、智能语音识别行业的科达讯飞(报价002230,咨询)、光伏逆变器行业的阳光电力(报价300274,咨询)、风电行业的金风科技(报价002202,咨询)。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626家,占公司总数的37.44%,其中主板76家,中小板233家,成长型企业317家,分别占相应行业公司总数的15.83%、31.23%和71.08%。此外,深圳文化产业有73家上市公司,包括13家主板、32家中小板和28家成长型企业。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收入占比23.05%,同比增长1.81个百分点,净利润占比28.99%,同比增长5.9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不断增强,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1)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突出
2014年,深圳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收入增长17.50%,净利润增长27.72%,73家文化产业公司收入增长22.05%,净利润增长23.60%,均明显高于深圳平均水平。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不断提升,反映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各子行业呈现出许多亮点。

绿色经济表现突出。得益于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和清洁技术产业的逐步复苏,2014年深圳绿色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总收入增长21.34%,净利润增长50.43%。其中,在产业扶持政策、企业自主创新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动下,201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增长22.36%,净利润增长91.73%。

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增量市场,2014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收入增长21.94%,净利润增长29.92%。其中,互联网行业表现突出,相关上市公司2014年净利润增长率为41.59%。

生物、新材料和高端设备行业稳步增长。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改善,2014年深圳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上市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86%、8.01%和16.49%,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7.64%、9.13%和12.69%。

(2)行业投资增速分化,R&D总体投资持续增长
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率为3.59%,较2013年的2.67%略有上升,但仍较2011年的32.31%大幅下降。
2014年,新兴产业各子行业投资增速差异较大,其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26.37%、39.78%和24.74%,新能源、生物和新材料分别下降17.37%、4.46%和26.98%。

与此同时,这些上市公司的R&D投资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率。2014年,R&D总投资637.99亿元,同比增长21.41%,占营业收入的4.38%,比深圳整体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通过持续的R&D投资,上市公司不断巩固创新基础,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至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从23.93%和6.22%上升至24.74%和7.52%。

(3)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并举,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2014年,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更加活跃。第一,行业内的横向和纵向扩张以及行业间的多元化发展,如许多环保企业通过横向跨区域并购扩大业务;二是围绕“互联网+”的产业整合成为热点;第三,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跨越式发展,如一些上市公司收购美国或欧洲的企业或团队,以提高技术实力或获得销售渠道。

同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通过持续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获得内生增长动力。例如,一些光伏制造企业开始涉足毛利率较高的光伏发电业务,探索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创新。

通过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一批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已经成长为子行业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如资源回收行业的创业板、智能语音识别行业的iFlytek、光伏逆变器行业的阳光动力、风电行业的金风科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比亚迪等。

问题和趋势
深圳市聚集了一大批分布广泛、模式多样的企业,体现了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它能全面反映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和经济转型时期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过程的阶段性特征。2014年,深圳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所改善,有许多亮点,但以下问题也值得关注:

(1)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些行业的表现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一些传统行业受到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的影响,其经营业绩继续承压。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有4个一级行业和14个制造二级行业出现负增长。矿业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有色金属冶炼及轧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轧制加工、运输设备制造、餐饮住宿行业利润下降30%以上。受石油和煤炭价格下跌的影响,2014年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行业以及化纤制造业遭受损失。一些行业的表现波动很大,复苏的基础仍有待观察。例如,黑色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业在2013年扭亏为盈,但其利润在2014年下降了40%以上。2012年和2013年,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行业利润持续下降,2014年恢复。

涉农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14年,年报披露的52家涉农企业收入同比增长5.07%,低于市场整体平均水平,净利润下降16.32%,连续两年下降,其中7家亏损。

(2)新兴产业群体需要进一步扩大,产业增长需要更多的宽容
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整体表现突出,显示了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独特优势。然而,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资产、收入和净利润占比分别不到30%。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释放。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和风险并存。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绩效呈现分化趋势。在626家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中,66家同时出现收入和净利润下降,31家出现亏损。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往往充满曲折。国家创新政策和各种企业投入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互联网和清洁技术都经历了热潮和市场洗礼,最终一些企业得以坚持并逐步成长。因此,在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固有的高风险特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耐心和制度支持。

(3)并购的实施效果有待观察,一些现象需要注意
M&A在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M&A重组的效果受到M&A定价、资本、金融、税收和企业文化整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上市公司的M&A活动持续活跃,M&A的风险控制、后续整合和M&A效应仍需进一步观察。

2014年,深圳部分公司经历了M&A的目标业绩未能达到预期的现象,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M&A的业绩承诺失败,溢价并购后目标业绩下滑导致商誉减值,虽然这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但需要引起重视。

(4)一些行业面临巨大的去杠杆化压力,其经营状况和债务风险需要持续关注
2014年,深圳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34%,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一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房地产、建筑、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60%。单个行业正面临业绩下滑和去杠杆化的双重压力。例如,2014年,石油加工、焦化和核燃料加工行业以及有色金属的利润下降了40%以上。

高杠杆压力、需求放缓和行业监管的影响已经出现在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活动中。2014年,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收缩,房地产行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增加,融资活动资金减少。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变化、投资结构的调整以及高负债行业上市公司的债务状况值得持续关注。
标题:整体业绩向好 差别化发展格局强化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7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