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99字,读完约10分钟
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北部高新区的新厂房里,益胜生物科技(01061.hk)有限公司的生产设备静静地运转着。在一个大的厂房里,除了几台机器,偶尔只能看到三五个工人,无菌的生产环境使整个空的房间特别“冷清”。

“这可能是基因工程的奇迹。”沂生的工作人员说。在这样一个像实验室一样的“生产车间”,益生成功实现了bfgf生长因子的产业化运作。通过一个200升的发酵罐,它每年可以生产约1000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原液,从而生产数十万种产品,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

领先技术制造竞争壁垒
宜生生物科技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最早的生物科技企业之一,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水平。
Bfgf是哺乳动物和人类非常微量的活性蛋白,能促进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如上皮细胞、真皮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的修复和再生。),在治疗烧伤、体表创伤、糖尿病性溃疡、角膜损伤修复、牙周炎、口腔溃疡、骨折修复和神经损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益生的临床统计,使用益生产品的患者的伤口愈合周期比对照组快两到三天。

作为世界上第一家成功实现bfgf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公司,易生在核心生产技术和制备技术方面都制造了竞争壁垒。首先,在原液的生产中,传统的生化提取方法价格昂贵,很难实现商业价值,因为提取1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需要屠宰10000头牛。益生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以大肠杆菌为“生产工厂”,不断复制培养bfgf生长因子,最后通过一系列提取方法获得原液。如果以三天为一个发酵周期,10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原液可通过200升发酵罐满负荷运转生产,一年可生产1000克以上。

"这就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价值."益胜董事总经理方海舟告诉《中国证券报》,传统的生化提取方法需要宰杀动物,成本非常高,而生物技术只需要在实验室培养一种细菌,然后不断繁殖。环境干净,场地小。通过上述技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产成本从每克1亿元降低到100万元,为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在制备工艺方面,益生根据不同的适应症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成多种不同的产品,包括液体制剂、冻干制剂和凝胶制剂。方海舟表示,益胜不仅最早实现了bfgf原液的规模化生产,而且制剂品种最丰富,超过了大多数竞争对手。

目前,益生已成功开发了5种bfgf药物制剂,用于治疗面创伤修复和眼外伤修复疾病,包括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第一代贝富士冻干粉、贝富士液体制剂和贝复舒滴眼液,以及2005年推出的第二代贝复新和贝复舒凝胶。以上五种剂型均被专利覆盖,专利期限将持续到2030年。其中,北富士系列产品被列为国家基因工程一级新药,1997年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2000年被列入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项目。北京复舒滴眼液于2006年成为中国著名的眼科处方药品牌。2012年,宜生R&D及rb-bfgf产业化被列为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三驾马车
20世纪90年代一批新药上市后,益胜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致力于销售网络的建设,并在内地主要省份建立了区域市场销售网络。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沂生“内外兼修”。在内部,它继续扩大和加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行业,巩固其在眼科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开始发展外科创伤修复市场;在延伸方面,我们继续扩大产品组合,通过为海外知名制药公司提供代理服务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寻求潜在的合作和M&A交易。

作为眼科修复领域的龙头企业,2008年,易生北复舒系列眼药进入中国眼科处方药销售前五名,目前占生长因子眼药市场份额的65%以上。2014年,贝复舒眼药水和眼胶的总销售额达到2.6亿港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0%,2010年至2014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4%。

今年,益胜的一种新型眼科保健产品——贝福舒慧胶囊将于6月和7月上市。不过,方海舟表示,这款产品今年应该不会带来多少利润贡献,也不会是今年最重要的产品。他说,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其他原因,一些眼睛退化性疾病,包括白内障,本应出现在老年,出现得更早。北富舒慧胶囊可延缓因过度使用眼睛而引起的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在定价上应采取中高档路线。

与此同时,益胜系列外科修复产品发展迅速,成为第二大增长动力和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去年,北富士喷雾、冻干粉和北福新凝胶(一系列外科修复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93亿港元,占总收入的38%,高于去年的34%。其中,北福新凝胶在过去两年的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100%,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

方海舟表示,手术产品的销售增长与医生和患者对伤口治疗态度的改变有着显著的关系。抗生素的限制和益生自身的推广,使外界对生长因子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关注伤口修复过程中的并发症。正是由于市场趋势和机遇,益胜加大了对外科业务的推广力度。2013年,该公司建立了一系列拥有200名员工的外科修复营销团队,不仅覆盖了更多医院,还应用于从烧伤到皮肤、整形外科等领域,推动了销售增长。

此外,自2014年以来,沂生的收入结构已从“两轮驱动”转变为“三驾马车”。除眼科和外科药物外,辉瑞眼科药物去年在mainland China的销售和推广贡献了益胜12%的收入,未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

去年2月,易生与全球制药巨头辉瑞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后者在mainland China的眼内压降低药物十里达和十里卡滴眼液的独家进口经销商和独家市场开发商。进口和服务协议有效期为五年,并将自动续签三年。数据显示,辉瑞公司的舒达(Sertar)和西利加(Siriga)是全球销量最高的降眼压药物之一,年销售额接近18亿美元,但它们之前并未大幅开拓中国市场,年销售额仅为4000万至5000万港元。易生接手后,辉瑞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去年上升至6500万港元。

据国源证券分析师(报价000728,咨询)称,辉瑞选择与易生生物技术合作是因为其在眼科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此次合作不仅增加了益胜自身在眼科领域的市场影响力,也增加了益胜的眼科产品,丰富了益胜的产品线,降低了益胜的销售费用比例,有利于益胜在中国眼科领域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其他研究机构认为,依靠与辉瑞的合作和惊人的代理业绩,益胜可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有机会吸引更多的外国制药公司合作,从而有效复制辉瑞产品的代理模式,大大提高销售人员的人均效率,获得更高的回报。

4月28日,易生宣布已与武汉亚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代理协议,成为mainland China指定区域内伢典龋齿微创技术产品的独家销售代理。益胜表示,与必典建立业务关系对公司自有产品北富士和北福新有协同效应,并将促进集团口腔医疗业务的拓展。

方海舟预测,未来益胜眼科药品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去年手术药品收入的增长率达到60%,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公司未来的收入结构中,自有眼科产品的增长率略低,手术和代理产品的增长率较高,比例将逐步调整。

清晰的布局给空带来想象
在现有五大产品的基础上,益胜还在研发其他新产品和新技术。方海舟表示,益胜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有两大方向。一是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应用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如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贝福泰系列和治疗胃溃疡的贝福氏系列。最近,它也在研究治疗骨折和牙周炎的产品。这些技术仍然难以实现,进展也难以控制。另一个研究方向是抗体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眼底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可用于开发肿瘤靶向药物。

方海舟说,抗体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可以解决许多化学药物无法解决的人类疾病。近年来,抗体市场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拉祖单抗在美国市场上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这引起了全球制药业的极大关注。今年,益胜申请了纳米抗体技术的国际专利,这应该是技术研发的又一重大突破,也将成为公司未来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推出还有一定的时间。

方海舟表示,益生研发的抗体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其分子链小、生产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目前,抗体药物价格昂贵,打一个要几万元。如果易生的技术研发成功,价格可以降到几千元。“我们的目标是生产普通人(引用603883,咨询)能够负担得起的抗体”。

此外,易生还斥资5000万元从德国进口生产设备,建立了“吹-灌-封(bfs)”生产技术平台,开发生产一系列单剂量滴眼液。易生工作人员介绍说,常用的多剂量滴眼剂很难保证接触空气体后不会滋生细菌,这就需要添加防腐剂。对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如青光眼患者,长期摄入防腐剂会对他们的眼睛造成一定的损害。单一剂量的技术可以在没有防腐剂的情况下使用一次,所有生产过程都集中在一台机器上,人工参与非常少,无菌性更高,污染更少。

目前,在宜生新建的厂房二层,两条单剂量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目前正在进行药材和工艺的应用。方介绍说,其中一个是用来生产海州生物产品和升级现有产品的。事实上,单剂量产品在国外很受欢迎。益胜已启动欧盟gmp认证,最早可在2016年底或2017年通过。这样的生产线为其产品进入欧美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条生产线将用于升级现有市场上的其他产品。他说,不含防腐剂肯定是未来眼科的发展方向,这可以丰富公司在眼科的产品线。此外,海州的外方也表示,空的房间已经为新工厂预留,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增加单剂量生产线。“我们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单剂量滴眼液生产基地。”

这位分析师认为,单剂量的滴眼液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污染的几率,这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单一剂量的价格高于统计产品的价格,且成本的相对增长有限,产品升级将带来公司收入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另外,方也表示,收购海州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公司在眼科和外科有两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此次收购可以提高销售网络的资源利用率,进一步丰富产品线。然而,收购是“不可避免的”,益胜的标准是与现有业务整合,实现协调发展。虽然生物技术企业可能更适合易生,但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眼科或外科用化学品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甚至耗材和设备等。,也是可以考虑的收购目标。
标题:亿胜生物科技:技术领先 内外兼修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8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