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刘学军

4月29日,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陈日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继续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组建嵌入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近年来,为应对快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促进养老服务的发展,并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特别是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但是,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管理体制、发展资金、人员素质、盈利困难、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等。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据北京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介绍,这种小型养老机构的每个网点面积都很小,但租金和员工工资等费用仍然比较高,只能提供餐饮和少量床位等一些基本服务。如果租金成本超过2-2.5元/平方米/天,一个单一的网点很难盈利。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扩大到几十个规模,实现连锁经营,并稀释成本赚钱。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大多是针对非营利机构的。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基本上只享受民用水电价格,其他补贴支持政策相当模糊。北京虽然有明确提到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规定,但基本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这将使想进入行业的社会资本产生靠补贴生活的想法,不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更谈不上形成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型民营养老机构。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目前,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第一,社会目标是依靠市场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负担得起的养老服务,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社会稳定问题;第二是经济目标,即利用老年服务业的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通过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社会保障机构国有资产配置、养老服务社会化等手段,努力构建社会化养老福利体系,真正建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化解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中,实现第二个目标最为紧迫。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是: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政府主导型投资向更加注重消费型转变;公平正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充分有效的养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目标自然会受到特别关注。一般来说,如果政府过于关注经济目标,往往会损害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最终可能损害政府自身和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换句话说,今天私人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政府过于关注经济目标的结果。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养老金制度领域,而且存在于各个领域,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由此可见,要真正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解决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制度环境的支持,仅靠单一领域的政策推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明确政府是养老服务业的提供者,强化政府的福利职能,明确增加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财政投入,具体投入比例逐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增加养老服务总量,使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明确市场条件下养老服务主要提供者的职责和职能。第三,政府本身显然不是养老服务的生产者,而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来促进养老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有序竞争,或者直接向老年消费者提供财政补贴,使老年人能够选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第四是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福利体系。在建立这一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了所有参与者的意见,包括官方智库、私人智库,尤其是私人资本。第五,完善现行养老政策体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落实具体责任主体。第六,所有养老金政策都应该向公众公开,并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这样社会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作者是中央内部参考编辑部主任)

标题:刘学军:民资养老机构经营难的改革之道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