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3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戴晓禾
5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除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外,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仍实行管理,其他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药品价格放开政策有望实现。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取消药品零售最高限价不会导致药品价格上涨。在确定当地招标价格和医疗保险支付总额的前提下,有多种制度保证药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但是,这种药品价格体系的调整对血液制品企业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与大多数受当地招标价格限制的药品相比,血液制品可以不经当地招标直接在医院销售。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后,血液制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行定价。这一价格松动有望提高血液制品企业的利润水平。

探索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介绍,最近,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作用。药品的实际交易价格主要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

根据通知,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暂时仍实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其他药品将取消政府定价,不再实行最高零售价格限额管理。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价格将由市场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其中,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通过制定医疗保险支付标准,探索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专利药品、独家生产的药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和多方协商的机制形成价格;医疗保险目录以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物、国家免费提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其他原本由市场调节价格的药品将继续由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独立定价。

NDRC取消了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制度,但事实上,这一制度对大多数药品没有实际意义。“根据现有流程,制药公司无权设定上市新药的销售价格。而是需要将所有生产成本和费用报告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药品价格司,由该司批准后盖章,然后制药公司才能以批准的销售价格销售新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司前司长李磊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仅靠NDRC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知道药品的真实成本。此外,药物规格差异很大,成本难以监控。此外,政府定价很容易导致空.寻租因此,取消药品最高零售价格限制的条件已经具备。”

李雷认为,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制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它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二是与药品集中招标价格重叠;第三是最高零售限价也叫“最高限价”,这不利于降低药品价格;第四,定价方法难以科学合理。

药品价格一般很难上涨
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后,药品价格会“突飞猛进”吗?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此次取消只是从源头上限制最高零售价格,其存在的意义只是流于形式,不会对放开后的竞价价格和医疗保险支付价格产生太大影响。同时,所谓的药品价格市场化并不意味着药品和普通商品一样全面,因为药品本身就是特殊商品。在国家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后,有多个门槛来抑制药品价格。”

作为一种威胁生命的商品,药品的价格形成是复杂的。目前,制药企业在生产药物后,要想进入医院销售,需要翻越“三山”。首先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限额,然后需要进入社保部门控制的全国和地方医疗保险目录(其中20%的品种创造了80%以上的销售额),形成医疗保险支付价格;最后,进入省级招标平台控制的药品招标目录,形成招标价格。

因此,取消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药品的整体价格很难上涨。”首先是医院里药物的使用。由于当地竞价价格的限制,其价格在网上竞价时具有完全的竞争性。其次,社会零售药店销售的药品价格难以提高,如果价格高于医院,就会失去优势。此外,医疗保险的支付价格也是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由于建立了谈判机制,专利药品和独家品种难以增加。”李雷解释了这一点。

血液制品制药公司受益匪浅
通过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血液制品企业可以受益匪浅。血液制品可以直接在医院出售,不需要经过当地招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后,血液制品可以由企业自主定价,不必担心地方招标的价格限制。

"血液制品公司将从药品价格管理体系的调整中受益匪浅."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大多数药品在医院销售前,必须通过当地的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招标。只有血液制品可以不经当地招标直接在医院出售。如果放开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血液制品企业可以根据成本和市场供求自由定价。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血液产品只需要一个清晰的市场,但行业的长期高度繁荣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高回报。产品未能依靠供求关系进行市场化定价,使得相关公司在面对巨大市场时非常被动。”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血液类上市公司估值长期承压,龙头企业华兰生物(报价002007,咨询)、天坛生物(报价600161,咨询)和博雅生物(报价300294,咨询)的动态市盈率长期偏低。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人血清白蛋白和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企业都有生产能力;以凝血因子为代表的小产品。

由于血液制品基本上被列入基本药物目录,10g/瓶人血白蛋白的最高零售价格为360元。在过去的两年里,NDRC两次提高了一些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人血白蛋白从360元涨到378元,价格上涨了5%。然而,与收集等离子体源的难度和成本相比,价格上涨是“罕见的”。2.5g/瓶晶C原价是412元,现在是561元,涨价了。

“血浆采集的难度和成本逐年增加。大多数血液制品公司为血浆捐献者提供的营养补贴从200元/人到300元/人不等,明显高于2010年前150元/人的水平。”博雅生物高管向《中国证券报》透露,尽管成本压力日益增大,但销售价格一直受到严格控制,这一价格松动有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标题:药品价格放开政策落地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9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