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5字,读完约4分钟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拟修订《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专家预测,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对此,平安养老副总经理鞠伟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独家采访时表示,预计到2016年,全行业企业年金的整体规模最迟将超过1万亿元。

企业年金客户覆盖率低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企业年金整体规模增速放缓。原因是什么?未来客户扩展的空间和潜力是什么?
鞠伟平: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缴费的增加,二是收入的增加。从前者来看,新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数量在逐渐减少,由此带来的新支付也在减少,但近两年来仍有相当大的支付规模,支撑着市场的快速增长。然而,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增长迅速,2013年平均增长3.67%,2014年平均增长9.3%。2015年第一季度的全行业收益率尚未披露,预计在4%左右,年化收入大大超过去年水平。投资收益的稳步增长也带动了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

当然,新建企业年金的客户越来越少是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年金客户的覆盖率仍然很低,参加年金计划的城镇职工不到6%。今后,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扩大,需要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放开,企业年金的自愿原则应当取消。国家应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同时,企业年金支付的比例也很低。目前普遍的支付标准是企业为5%,个人为1.25%,很多企业的员工支付标准仍然达不到这个水平。相比之下,政府机构的职业年金从今年开始,单位缴费的8%,个人缴费的4%。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应符合职业年金标准。

中国证券报:目前,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26家年金管理机构资质中,银行占了12家。银行拥有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量高质量行业客户的优势。专业养老保险如何与其他机构竞争?

鞠伟平:首先,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和银行主要是合作的。前者具有信托和投资的优势,而后者具有账户管理和托管的优势。
其次,养老保险公司和银行都必须走专业化的管理路线,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优势。目前,银行的年金管理更多的是整合在某个职能部门。在银行的众多业务中,年金业务仍处于规模小、利润水平低的尴尬境地。以平安养老保险为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正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管理之路。多年来,公司投入巨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信托、投资和账户管理体系,并组建了一大批企业年金专业人员,拥有200多名受托专业人员、100多名投资管理人员、投资研究人员及配套的投资运营和风险控制人员,以及3000名年金专业销售团队为客户提供服务。

职业年金可以适当放开一些新的投资品种
中国证券报:职业年金的建立和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被有关部门提上日程。职业年金应该是指企业年金的管理、运营和监督吗?平安养老保险对未来职业年金业务的前景和计划是什么?

鞠伟平:职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国家规定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应当由合格的年金管理机构经营,这符合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实际。但是,与企业年金相比,职业年金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委托和账户管理职能的归属,相关表述只是“职业年金的经办和管理由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由此可见,在职业年金的委托管理和账户管理中,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区分委托管理和账户管理以及经办管理。预计相关部门将出台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明确。

近十年来企业年金委托管理和账户管理的经验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投资管理方面,可以参照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根据资本市场的新发展,适当放开一些新的投资品种,包括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权。此外,企业年金已开始有成效地发展,数百种养老金产品已在市场上建立。未来,在战略资产配置的前提下,战术资产配置主要选择养老金产品,避免企业年金主要基于投资组合的旧方式。

据我们初步测算,未来五年,职业年金市场将平均每年增长1500亿元左右,五年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政策研究和操作准备,积极发挥保险公司的精算优势,为当地社保部门提供职业年金精算服务。
标题:平安养老鞠维萍:2016年企业年金规模将破万亿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64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