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各位记者蔡雅珍
三年来一直在上升的房地产库存开始下降。
国家统计局网站昨日(6月24日)发布文件称,自2012年4月以来,商品房库存上升趋势从未停止,但今年5月底,这一节奏结束,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5666亿平方米,比4月底减少15万平方米。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库存减少的原因与政策的有利刺激密不可分。
奈特弗兰克(Knight Frank)亚太研究部主管霍尼克尔(Honicke)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未来1至3年,货币宽松(如降息)、市场氛围、“降温措施”(放松或取消限购)的放松以及城市化将对中国市场产生最大影响。然而,城市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货币宽松和“降温措施”的放松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更大影响。

政策效益出现
易居智库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严跃进直言,最近信贷门槛已经降低,公积金和二手房贷款政策趋于宽松,这有效地释放了改善购房者的需求。这是去库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效果非常直接。

最近,许多公积金都进行了调整。以一线城市为例,上海公积金中心4月份将个人和家庭公积金贷款上限分别调整为50万元和100万元;深圳公积金贷款政策也在4月份调整到20%的首付比例;5月29日,北京住房公积金中心宣布,从6月1日起,首套自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为20%,最高贷款金额为120万元;6月16日,广州公积金中心发出消息,将试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业务。“限购令”的取消、利率下调、房贷优惠的增加以及购房减税免税也增强了消费者购房的信心。有兴趣的买家告诉《国家商报》记者,“政策是好的,是时候出手了。”

据易居研究院统计,1-5月,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交易面积为14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远高于二线城市14%和三线城市23%的增幅。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商品房交易的复苏直接改善了各地的库存压力。截至5月底,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5666亿平方米,比4月底减少15万平方米。统计数据的总体改善表明,前期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经开始生效,市场预期已经改变,买家信心已经恢复。

严跃进表示,一些大城市的库存已经变成了一个拐点,即去库存的压力变成了补充库存的压力。此时或在开发贷款方面,我们应该放松,否则会出现市场滞后效应,这将真正带来另一个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失衡。

王健林:一线城市将永远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和二线城市仍被房地产企业视为“热饼”。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2015年,前20家基准房地产企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收购土地,一、二线城市购买土地总量达到1342亿元,占全部土地支出的90.1%,创历史新高。

截至6月22日,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依然火爆,一线城市已售出11块住宅用地,总成交额达到248亿元,平均底价达到今年最高的16803元。二线城市也明显升温,住宅用地平均楼面价格达到每平方米3561元,地价超过22%,土地出让金达到460.9亿元。预计6月份,一、二线城市房企积极争夺土地的趋势将会持续。

张大伟表示,从全国楼市来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明显快速复苏,三、四线城市库存积压巨大。“一线和二线城市聚集了太多资源,需求集中,而与供应和库存相比,需求不足。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很容易涨跌。”

张大伟认为,整个市场存在明显的“四大失衡”:需求失衡、供给失衡、库存失衡、价格涨跌失衡。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来看,很多城市的库存积压已经非常严重,即使在救市的情况下,本地三、四线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直接表达了这一观点。王健林在新华网思科讲堂做客时表示,北方、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房价将永远上涨。国土资源部刚刚发布了一项针对16个城市土地使用的严格限制计划,该计划将在不久的将来引入最终的土地使用限制,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没有新的建筑是允许的,我们只能想办法在库存中,只买卖二手。这一体系将进一步减少这些城市的供应量,因此一线或二线城市将永远处于房价上涨的过程中。
标题:商品房库存3年首降 楼市新政策开始显效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72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