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8字,读完约6分钟
“我为中国准备了一个‘平台’,希望你们能‘支持国家’。”4月10日,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北车长春客车有限公司时,鼓励大家的深情话语还在耳边;一个月后,被称为中国制造业十年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由李克强总理签署批准并正式发布。这份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的行动计划和路线图旨在接近德国和日本在2025年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时的制造业强国水平。受此影响,5月19日下午,a股市场开始了中国制造的2025概念股的每日涨停,十几只股票相继涨跌,几只股票涨幅超过5%。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突破,部署并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中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国家、振兴国家、强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制成品出口占中国货物出口总额的90%以上,是拉动投资和消费的重要领域。

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整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它不仅为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85%。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总量的20.8%,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2014年,中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全球500强,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包括56家制造企业(不含港澳台)。连续两年,中国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超过130家)。

近10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从国内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17.6%上升到2014年的35.85%,翻了一番多,推动了中国工业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国际比较来看,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的2.7%,居世界第九位;它在2000年上升到6.0%,在世界上排名第四;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13.2%,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为19.8%,居世界第一。自19世纪中叶以来,经过一个半世纪,中国已经恢复了世界最大制造国的地位。

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回避目前面临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日益突出。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国投资订单减少,东莞和苏州的一些制造厂已经关闭。在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的同时,一些跨国集团关闭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工厂转移到越南等国家,这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压力。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危机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我们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低土地和低能源成本,通过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成为“世界工厂”。现在这个“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像以前那么稳定了。

业内普遍认为,制造业的困境源于两点:第一,劳动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第二,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全球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制造业衰退。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客观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尤为重要。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不停顿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为应对这一系列变化的深刻影响,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夯实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我们已经看到,自2014年以来,应对新的经济挑战和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已成为中国领导人访问的关键词。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制造业形象,还可以转移一部分有效产能,解决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结构转型问题。首先是南北车的融合,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迎来了“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目前,一个由金融、能源、基础设施、互联网和设备制造等领域数十家中国企业组成的中国企业代表团,最近与李克强总理一起访问了四个拉美国家,经贸合作再次成为亮点。

根据计划,“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即到2025年,综合指数将接近德国和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业强国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第二方阵;第二步,到2035年,综合指数将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的前列;第三步,10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综合指数略高于第二方阵的全国水平,进入世界制造大国的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领先影响力的制造大国。

历史证明,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了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制造业的创新和升级,我们将为中国成为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标题:中国制造业:2025的期盼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2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