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3字,读完约3分钟
惠帝·旺丹
自2009年底辽宁省本溪市第一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以来,本溪市村镇银行稳步发展。截至目前,本溪市已有2家村镇银行和5家营业网点,从业人员超过100人,为本溪市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村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多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村镇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本溪市农村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很低。本溪两个村镇银行有五个网点,其中一个在市区有两个网点,一个在本溪县有三个网点,桓仁县没有村镇银行,乡镇没有村镇银行或网点。

商业逐渐倾向于普通的商业银行业务。在业务上,虽然村镇银行涉农贷款高于全市银行业机构的平均水平,但与我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相差甚远。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村镇银行逐渐向普通商业银行发展自己的经验模式和理念。主要原因是涉农贷款风险较高,成本较高,收益较低。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导致农村银行业务逐渐向一般商业银行倾斜。其中,本溪农村银行相继开展了票据贴现融资业务。截至2014年底,余额为9000万元,占全部贷款的14%,票据贴现是普通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信息不对称削弱了村镇银行支持农业的作用。支农贷款往往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信息积累,熟悉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特点、信贷状况和资金流动周期。然而,村镇银行在乡镇缺乏分支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和信息的成本较高,导致村镇银行开展农村信贷的积极性较低。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银行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已经得到农村城镇居民的认可。农村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银行机构,网点较少,导致农村居民对其认识不足。一些居民将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混为一谈,认为它们是放高利贷的金融机构,对村镇银行的贷款政策了解较少,导致居民去其他熟悉的银行机构办理相关业务。

人们的认知仍然不足,难以吸收和储存。由于村镇银行网点数量少,银行卡不发达,存取方便落后,普通居民对村镇银行了解较少,主要体现在对村镇银行业务风险的担忧,村镇银行能否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村镇银行存款的安全性,这使得村镇银行难以吸收存款,导致资金规模受到很大制约。

鼓励农村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完善相关审批机制,鼓励村镇银行深入乡镇。建议风险控制管理强的村镇银行在规划农村网点时,可以简化程序,优先考虑审批、业务准入和系统准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村镇银行在农村开设银行网点,从而有效深入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促进农村银行开展支农业务。针对农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差别化管理,为支农提供再贷款,并在利率管理上给予空较大的波动。同时,建议政府完善支农资金的注入机制。政府支农资金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下,可以通过委托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增强农村银行的金融实力,鼓励其加大支农力度。

建立与农民的对接机制,减少信息偏差。一是组织建立村镇银行与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对接机制;二是在一些产业集中的乡镇建立信用站,如桓仁冰酒产业基地;三是完善农村经济信息共享机制,减少农村银行网点数量少造成的信息偏差。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对村镇银行的认识。加大宣传农村银行的构成和性质以及国家设立农村银行的目的和宗旨,宣传支持农业贷款和农村银行相关业务的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适度支持利率等。,提高公众认可度,增强农村银行的信用,消除存款人的顾虑。
标题:应关注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3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