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1字,读完约6分钟

经过这次扩张和转型,深交所指数成分股的总市值从3.5万亿增加到13.7万亿,市场覆盖率从15%增加到57%,达到了全球主流市场规模指数的覆盖水平。

扩张后,深成指样本股票首日成交量达到4500亿元,占深市总成交量的55%,而原深成指成交量仅占11%。

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深圳a股的覆盖范围

注:根据5月20日的收盘数据。

板块分布符合深圳的实际情况

扩张前,深成指样本股票主要集中在主板市场,主板公司权重超过70%,创业板公司权重低于7%,与深市实际市值分布有较大差异。扩张后,深交所吸纳了更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使得指数板块的权重分布与深交所相匹配。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深圳成分指数扩大后,板块分布更加均衡

充分描述深圳各种板块的运行情况

经过扩容改造后,深证成分指数与深证综合指数的相关系数从0.83提高到0.99,能够充分反映深圳市场的整体运行特征。同时,与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相关性也分别从0.79和0.59上升到0.98和0.96,有效解决了原有深证成分股指数不能全面反映深圳各行业走势的缺陷。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扩张前后深证成分指数与深证主要指数的相关性

新的深圳成分指数凸显了深圳的差异化特征

中小样本股占据重要位置

从市场总价值分布来看,深圳a股小盘股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总市值超过1000亿的大公司市值只有9%,总市值低于500亿的中小公司市值占近80%;在上海股市,1000亿元以上的大公司市值占48%,500亿元以下的公司约占34%。在新的深证成分股样本中,总市值不足500亿元的中小企业市值约占70%,充分反映了深交所的规模结构特征。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主要指数成分的市场价值分布

新兴产业整体比重得到有效提升

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和发展方向,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上海市场以金融、房地产、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为主,而深圳市场以新兴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主,这一点从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行业分布中可以明显看出。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扩张后,新深交所指的金融房地产行业比重从29%降至14%,包括白酒在内的选择性消费行业比重从28%降至16%;同时,信息技术产业比重从16%上升到21%,成为最大的产业,而包括新材料在内的原材料比重从2%上升到11%,医疗卫生产业比重从5%上升到9%。总体而言,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有明显不同,凸显了深圳市场的产业结构特征。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a股主要指数的行业权重结构

这一表现与上证综指明显不同

从指数推出第一天的微小趋势数据来看,新深证成分指数与上海股市主要指数的相关系数明显下降。新深证成指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相关系数分别从0.99和0.99下降到0.86和0.91,而与深证成指的相关系数从0.83显著上升到0.99。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扩张前后深圳成份股指数与主要市场指数的相关系数

扩张增强深证指数的可投资性

重量浓度降低,机动性增强

众所周知,重量级企业的市值集中度越低,它们对操纵的抵抗力就越强。扩张后,深交所指数前五名权重的比重从7.17%下降到1.85%,前五名企业的总权重从28.82%下降到7.58%,权重集中度明显下降。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a股主要指数权重适中

新深证成分指数十大重量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未来空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在新深成指的500只样本股票中,有217只属于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权重为4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数量最多,达到84家,占比重超过22%,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比重最大的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深圳市场的分布相比,新的深圳成分指数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重更高,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培育新兴产业的成效。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新兴产业公司被选为样本股票,这也促进了整个指数的增长,扩大了空.指数的未来发展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七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在深圳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分布

波动水平下降,指数运行更加平稳

根据模拟运行数据,从2009年初至2015年4月底,新深证成分指数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原深证成分指数,同期代表风险的波动水平有所下降。这反映出在行业结构得到大幅优化、样本股票的构成更加多元化之后,深交所指数的表现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发挥深证基准指数的功能。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主要指数的风险调整收益率

新的深圳成分指数符合经济结构的演变趋势

新的深圳成分指数的产业结构正在接近美国市场

与美国市场的主要指标相比,新深圳成分指数的产业结构更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信息技术、选择性消费和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比重增加。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将继续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产业结构也将相应发生变化,并接近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产业结构。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中美市场主要指标的行业权重比较

注:权重均为2015年5月20日的数据;纳斯达克指数采用icb行业分类,其他指数采用gics行业分类;纳斯达克指数的可选消费银行对应于消费服务业的权重,而日常消费银行对应于消费品行业的权重。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新的深圳成份股指数旨在创建纳斯达克指数的中国版

中美资本市场结构相似,规模指数的演变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美国市场已经形成了道琼斯指数、S&P 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基本格局。

比较美国市场主要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我们可以得出上海综合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相似,代表蓝筹股市场;沪深300类似于S&P 500,代表整个市场,专注于交易功能;新的深圳成分指数相当于代表新兴产业的纳斯达克指数。新的深证成分指数高度表征了深圳股市的运行特征,反映了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创新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合作,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状况。三个指标的功能各有侧重,定位互补,有利于全面刻画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结构。

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从指数运行的相关度来看,2009年以来,美国市场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和S&P 500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5,而新深成指、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75。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也证实了三个指标定位的合理性。

标题:全面解读新深证成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