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央行14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了一个新现象——表外融资一度支撑社会融资“半边天”,规模迅速萎缩,一季度新增金额占社会融资增幅不到10%;然而,人民币贷款恢复了传统的“霸权”地位,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了3.6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近80%。

除了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外,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减弱也是社会融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原因。
经济正面临下行风险,3月份m2的增长率已经下降。分析师认为,央行将继续保持略微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psl、mlf等新工具释放流动性,并不排除RRR降息的可能性。

央行监管统一部部长盛松成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适度性,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表外融资迅速缩水
据初步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6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949亿元。其中,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18万亿元,分别比上个月和去年同期减少1758亿元和8378亿元。

中信证券(报价600030,咨询)(600030,股票代码)固定收益研究总监邓海清认为,社会融资规模与第一季度相应的宏观经济趋势一致。第一季度是全年gdp和cpi的底部,资本外流压力最大。相应地,社会融资数据总量较弱,低于央行目标管理值,有望成为全年最低点。

从结构上看,一季度人民币对实体经济贷款增加3.61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78.3%,比去年同期增长24.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表外融资大幅缩水。中国央行调控司司长盛松成表示,第一季度,实体经济共筹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385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4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8.3%,比去年同期下降19.4个百分点。

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盛松成认为,由于经济增长下降,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减弱,表外融资需求相应减少,导致表外融资减少。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得到加强,部分表外融资逐步转向表内融资。这可以缩短融资链,降低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值得指出的是,与活跃的股市相关,一季度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股票融资同比大幅增加。一季度,国内非金融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总额为49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5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8%,比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内资股融资180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5倍。

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更宽松的模式
根据央行同日发布的数据,3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1.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除了上述表外融资的减少,外汇持有量的减少和银行间资本利用的减少也导致了货币衍生产品的减少。

盛松成透露,第一季度外汇占款为2521亿元,其中3月份为2307亿元。在银行间资金方面,自2014年以来,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银行间业务进行了监管,导致银行间资金使用减少,货币衍生产品相应减少。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同业资金使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564亿元。

尽管m2增长率略有下降,但仍接近12%的目标值。盛松成认为,这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预期目标基本吻合,有利于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盛松成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适度性,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邓海清认为,第一季度的社会融资数据反映了央行在基本货币供应方面遇到的困难。因此,预计央行将通过货币市场和psl、mlf等新工具加速流动性释放,甚至启动RRR降息也是可选的。

ANZ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立刚认为,由于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通缩风险正在上升,央行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除了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还需要通过降低RRR利率来降低货币市场利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
标题:首季人民币贷款新增3.68万亿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241.html
